核心提示:10月23日,央視《鑒寶》欄目部分專家在沈陽為市民鑒寶,數百市民各自拿出自家寶貝排隊等專家們鑒定。在這次活動中,竟然出現了稀世珍品被稱為天下第一龍的玉豬龍。 民間藏品中驚現稀世珍品,專家鑒寶發現一件紅山文化的玉豬龍!“發現這么重要的文物,這趟來得真值。”10月23日,央視《鑒寶》欄目專家魯克化、吳國忠教授蒞臨沈陽工藝美術大樓鑒寶。市民從清早6時開始排隊,幾百人拿出上千件“寶貝”。 大老遠抱來“大石頭” 張先生和兒子一大早就從本溪乘車趕到沈陽,父子倆輪流抱著一個籃球大的包袱,看起來挺吃力。終于輪到他們了,老張精心地打開一層層包袱,露出一塊不方不圓的“石頭”來,表面凹凸不平,呈灰褐色。魯教授看過后,告訴老張這是一塊瑪瑙原料,可以雕刻出精美的工藝品。老張說:“這東西是從河邊撿回來的,因為看到邊緣有一些光滑細膩的部分,覺得挺漂亮,就抱回了家,重19公斤。” 一位老先生把爺爺和父親當枕頭的一塊石頭拿來,非說是文物,當專家告訴他這只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石頭時,老先生不信,說要找別的專家再看看。還有一些大塊的石英石、方解石、漢白玉、玻璃等被市民以奇貨收藏,專家指出后,市民大失所望。 大量地攤貨現原形 有幾位老人陸續拿來一種叫“九龍球”的東西,說是花幾百元錢在魯園古玩市場買的,賣主說是白玉。“這根本不是玉石,是用石粉、樹脂加了黏合劑塑成的,是不值錢的假貨。”專家告訴市民:“聽聽,玉石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的,這東西的聲音卻發悶;玉石應該是透光的,這東西根本不透光。” 許多市民還拿來大量仿造做舊的玉器,有仿紅山的、仿秦漢的,看起來像古物,都是在古玩市場買的地攤貨。專家說:“這些東西的玉石原料本來是不錯的,可是因為仿造古物,反而不值錢了。市民如果喜歡收藏,還不如到正規玉器店買一些現在的東西,一樣能夠升值。買地攤貨需要很好的眼力,現在假貨多,大家別輕易出手。” 發現紅山文化玉器 民間也有收藏奇人,幾位老先生拿出幾件樣式平常、破舊暗淡的玉器,說是紅山文化時期的,其中竟然有稀世珍品玉豬龍,經專家鑒定為真品。當著眾人面,他們不肯說出自己的身份和寶貝的來歷,只給專家留下了聯系方式,便匆忙離開了。專家說:“紅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它的發掘將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1000年,所以這個時代的文物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玉豬龍被稱為天下第一龍。我會與收藏者溝通,以便進一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對于搞古代玉文化研究是有很大價值的。” 祖傳田黃石身價百萬 “田黃石,真的是田黃石!”當天上午鑒寶接近尾聲時,一塊小黃石頭引起了專家的關注。鏡子、拆射器……用了所有的器械,專家魯克化發現,這塊鳥蛋大小的石頭果真是田黃石。現場專家連連驚嘆,田黃石早已絕跡,如今竟然在民間發現,實屬奇事。 不過,這塊田黃石雖屬真品,但石質稍差,所以在價值上會受到影響,本該值數百萬的東西現在值近百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市場上,很多人利用田黃石的罕見,以假亂真,常以綠泥石做成假的田黃石,提醒市民購買時注意。
沈陽鑒寶大會現場驚現稀世玉豬龍
沈陽鑒寶大會現場驚現稀世玉豬龍
沈陽鑒寶大會現場驚現稀世玉豬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