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當了
上當了
上當了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到古玩市場,看見一個老人背著一只大旅行袋,走到地攤前放下包,拿出一些銅器、古錢、錫壺。我便過去翻了幾下,除“統貨”外,絕大部分都是假貨,沒收藏價值。
可能是攤主看出了我的意思,對我說:“實話告訴你,這些是‘蒙外行’的,賣不了幾個錢,如果你真想要好‘東西’,我這里倒有一件,是載樹挖坑時挖到的。”
他神秘兮兮地從一個布包里取出一枚“銀錠”。該錠面記陰文“京銷浪銀”和“趙宅”字樣,經測長12.4厘米,寬7.05厘米,厚0.81厘米,重984克。呈亞腰形,背部密布蜂窩狀氣孔,幣身一層厚厚的包漿,我用手搓,搓不下,很符合遠古“銀錠”的特征。然后,我輕輕在石灰墻上輕輕一劃,劃出一條黑痕,是真銀。這時,那位老哥又繪聲繪色地說起他挖“銀錠”的經歷,以及和這件“銀錠”相關的事情。
在我斷定這件“銀錠”是“真貨”后,便開始問價,他開口要5000元,我搖頭,他講白銀1克起碼值3.5元,這件“銀錠”重984克,僅銀重就值3444元,何況還有文物收藏價值。我覺其說得有道理,在一番討價后,終以4500元成交。后來,一位同好告訴我,他手中也有一件這樣的“銀錠”,也是不久前在地攤“走眼”的,現已被行家鑒定為百分百真銀假貨,該錠在福建平和、南靖、永安、大田一帶要多少有多少。我想自己手中的這枚八成也不可靠。
在這變化莫測真假難分的收藏市場,“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出手的時候,需倍加警惕小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