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潤古秀氣象新
蒼潤古秀氣象新
蒼潤古秀氣象新
在近現(xiàn)代山水畫家中,若以筆墨渾厚論蒼茫空秀者,竊以為,當首推著名老畫家胡佩衡先生。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畫家原本就是位遵循傳統(tǒng)筆墨的“復古主義者”;說他是“復古者”,其實他在思想認識上決不“囿古”;也決不是典型的“復古奴隸”;他是將歷代優(yōu)秀的繪畫理念融入自己的畫風之中,從而使自己豐富的內在筆墨更具藝術魅力。
胡佩衡(1892-1965年),近現(xiàn)代畫家、繪畫理論家。原名衡,又名錫銓,以字行,號冷庵,河北涿縣人。北京畫院畫師。精工山水,兼善人物,深通畫論,一生著述甚豐。山水宗法“四王”,上溯吳鎮(zhèn)、黃公望及王蒙諸大家,皆可深悟其理,盡得筆墨之趣;尤以對石谷子畫風研習最深。
畫家早年多涉獵“四王”嚴謹不茍之畫風,浸淫感悟也甚深;因先生所臨之本皆為承傳遞藏之真跡,故其在精整構圖以及筆墨氣韻上,皆可洞察精微;使自己內在的繪畫更具藝術神韻。也可毫不夸張地說,若以先生山水的筆墨功力論,能與其對恃匹敵的畫家,可謂寥寥。先生一生樂于山水,熱愛自然生活,足跡遍布祖國名山大川,所獲寫生稿盈積如山。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其嚴謹不茍的藝術創(chuàng)作從不欺世盜名,表現(xiàn)出的是一位正直藝術家的高尚品質。然令人遺憾的是,當今各界能真正認識先生畫作內涵的鮮見。就連全國一些著名的拍賣機構,在近幾年上拍的畫家山水作品成交價還不及一些所謂“怪異變形”的庸俗畫作。如此糟糕蹩腳的“審美認識”,實在令人費解。
新中國成立后,先生的畫風可謂翻天巨變;藝術手法也更加貼近于現(xiàn)實生活,作品中洋溢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由于先生“見博廣,畫識深”;所作畫皆可將石濤上人“筆墨當隨時代”及“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畫理箴言融入畫中,故使自己的藝術風格更具真實和完美。
從先生所存世的畫跡中,我們可清晰地感受到,畫家無論是作巨帙大幛,還是寫盈尺小品,皆可謂駕馭得游刃有余。
近偶賞冷庵翁一柄品質完美的山水成扇,甚感畫中內在筆墨蒼潤,咫尺氣象大觀。畫家在整幅構圖上,獨運匠心,大膽采用國畫中的“大開大合”;使虛實有度的筆墨呈現(xiàn)出磅礴之氣。以畫風識,畫家將春天般的美妙景致,渲寫得勃勃有生氣。品賞后,讓人仿佛有身臨其境之感。扇雖不過盈尺,然畫中意境乃集胸中浩瀚之氣,使人幽思遐想。畫家將“萬山丘壑、山川激流、蒼松茅舍”以及“歸舟漁翁”,皆表現(xiàn)得“鮮活生動,入木三分”。而最令人嘆絕的是,畫中“小中見大”的筆墨,無形中增加了畫面的意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