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征集的實與虛
選題征集的實與虛
選題征集的實與虛
近階段郵壇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郵票選題全民大征集活動。據集郵權威報刊,國家郵政局委托全國集郵聯,廣泛征集未來兩年的紀念郵票選題,以及對2008年度“建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兩套郵票的設計意見。
郵票被稱為國家名片,其選題的優劣,涉及到國家對外宣傳的形象,從廣度,從高度,這都是非同小可的嚴肅之事。正因為如此,相關部門對郵票選題規定有特別的原則,如“郵票的主題屬于肯定的、歌頌的性質,不屬于否定的、批判的性質”,如“郵票的圖案表現健康的、美好的的事物,不表現頹廢的”等。
郵票選題從選取到報送到最后確定,有非常規范的程序,參與者,一是行業權威專家,一是相關部門高管,一般人是插不得也插不進嘴的。但決策者高度集中,觀念上、思路上、眼界上,難免有缺失之處。從前期發行的郵票看,類似瑕疵,隨手可拾,集郵者意見很大。郵票選題全民大征集,從閉目塞聽,到廣開言路,完成的是一次質的飛躍,也是郵票選題多樣化、豐富化、準確化的開端。對促進集郵事業繁榮,推動集郵事業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弊。
從場面上看,此次郵票選題征集活動,通過集郵報刊、網絡等媒體宣傳,確實轟轟烈烈。但越是轟轟烈烈,集郵者就越覺得心里不踏實。現在花花場面見得太多,真或是假,假或是真,真假莫辨,集郵大眾凡夫俗眼,一時間難以區別。至少有一點,在郵政官方,此次郵票選題征集活動的意義,是“科學地確定我國紀念郵票選題,拓展紀念郵票題材范圍,提高紀念郵票發行的整體水平,更有效地發揮紀念郵票在反映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但同樣的意思,到省市地方郵協這一級,就變調變味,轉換成“充分說明了國家郵政局對集郵組織和廣大會員的信任,體現了郵政為廣大集郵愛好者服務的工作方針。”兩個層面,意義完全不同了。本是完善郵票選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科學的,積極的,進取的。按地方郵協的理解,就牽強成國家郵政局俯視集郵大眾的一種恩賜,不免有形式化、教條化、表面化之嫌。正因為如此,集郵大眾對郵票選題征集活動,或半信半疑,或聽之任之,仍是局外觀望的態度。
如果郵票選題征集活動能落到實處,對郵票發行、郵票集藏以及郵票市場,則功若丘山。眾人之智,必有可取之處。雖然征集上來的選題可能雜、亂,但這之中,肯定有許多可取的建設性建議。相比幾個所謂的專家閉門造車,最起碼能帶來許多新的開放思路。這對于郵票選題的完美和完善,重新打造國家名片形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郵票選題征集活動,更是郵票全方位推廣的大手筆戰略決策。好酒也怕巷子深,不說賠錢賺吆喝,相應的自我推銷還是應該去做的。但近十多年,郵政部門對郵票以及郵票的集藏宣傳,力度遠遠不夠。郵票選題征集是一個全新的突破口,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聽取集郵大眾意見,拉近與他們的距離,從而推動集郵事業的發展。
筆者曾多次參加當地政府部門舉辦的關于城市建設的聽證會。表面看,這是征集專家學者建議,但實際只是走一個過場,許多決策性的規劃,都已經內定好了,但必須走一個形式,然后向上匯報,是經過專家學者認真審定的。不知此次郵票選題征集活動是不是也是類似花頭,如果真的是走一個過場,那么傷害的將是集郵大眾的誠摯的感情,從而最終傷害到郵票市場的發展,傷害到郵政部門的集郵業務利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