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見荒寒
北國風光見荒寒
北國風光見荒寒
元初,南宋畫風還在流行,經趙孟兆頁極力推斥,漸漸消泯。趙孟兆頁之后,流行著兩大主流畫風,其一是學李成、郭熙一路,如曹知白、唐棣等人,其二是學董、巨一路,如黃公望等人。黃公望之后,元代繪畫基本上是董、巨一路,學李、郭一派的畫家也不太多了。代表元代山水畫新貌的也是黃公望、倪瓚等人,但曹知白等畫家的畫也仍然代表一個時期的一部分風貌,畫史上是不可不作研究的,羅稚川也是李、郭畫派的一個繼承者。
羅稚川,江西臨川(今江西清江)人,生卒年不可考,大致生活于元代前期。精鑒賞,擅山水,亦能詩。尤工山水,坡陀樹石學荊、關,枯木寒林師郭熙,小景宗惠崇,山巒人物類馬遠,兼能諸家之法,俱入勝境。羅稚川的作品在當時影響頗大,不僅在江西地區(qū)有名,而且“圖畫河朔盡流傳”,在北方也有一定聲譽。羅稚川不僅取法傳統(tǒng),而且也主張師法自然,自言:“以眼為手,天地萬物皆吾師?!眰魇雷髌酚小洞迩f牛羊圖》、《古木寒鴉圖》等。
《溪橋策杖圖》團扇(絹本,水墨,縱24.2厘米,橫25.1厘米,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藏)近處坡石上高松雜木一組,隔岸山峰一重,坡石右側木橋流水,兩高士持杖而過,游哉,悠哉。雜樹點葉,樹枝“蟹爪法”,樹干多苔,勾皴點染,雄渾蒼潤;山石用硬線勾皴,水墨紛披,皆類郭熙,然用筆細碎,不像郭熙那樣能使筆墨渾然一體,遠山僅用闊筆淺墨沒骨抹出。不僅構圖,抑是樹石的組合和造形,乃至雜樹葉的漬點法,以及曲拐、蟹爪枝皆能在郭熙和李成的畫中找到先例,然用筆略為生拙、呆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