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獎儲蓄也曾瘋狂
有獎儲蓄也曾瘋狂
有獎儲蓄也曾瘋狂
前不久,筆者在舊書市場收到一批“大躍進”時期的有獎儲蓄存單。
這些有獎儲蓄存單的種類有:定額有獎儲蓄存單、定期定額有獎儲蓄存單、零存整取有獎儲蓄和定期實物有獎儲蓄存單。其中定額有獎儲蓄存單、定期定額有獎儲蓄存單和零存整取有獎儲蓄存單,均是將到期后的一個計獎組中的全部或部分利息集中起來,作為獎金的形式支付給獲獎儲戶,定期實物有獎存單則主要是以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等實物作為獎品,獎給中一、二等獎的儲戶。
有獎儲蓄存單的版式分豎版和橫版,面額有20元、10元、5元和2元,正面印有發行銀行名稱、對獎號、入存日期及面值、裝飾花紋圖形和勞動建設場景,四周配有對稱的花邊紋飾,存單的顏色以紅、黃、藍、綠居多,有的還印有防偽水印和“支援農業大躍進”字樣,背面為有獎儲蓄章程簡則。有獎儲蓄存單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的比現在流通的人民幣還大,小的似普通糧票大小。
據史料記載,我國的有獎儲蓄業務起始于1951年,盛行于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時期,停辦于“3年自然災害”的1961年,恢復于“文革”結束后的1980年。在1958年以前,這項業務開辦得還很好,可是后來,由于受“浮夸風”和“共產風”的共同影響,有獎儲蓄也開始進入“大躍進”的萌芽狀態,并于1959年和1960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壯大。每組有獎儲蓄存單的印量,由原來的6位數字猛增到了7至8位數,可以與人民幣的印量比高低。由于嚴重脫離了現實,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這個融資渠道中,儲齡長達10之久的有獎儲蓄,無奈地告別了辛勤養育它的廣大儲戶,離開了儲蓄柜臺。然而時隔45年之后竟變成了具有一定意義的收藏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