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拍賣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
我國拍賣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
我國拍賣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
日前,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公布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拍賣行業保持了穩定健康的發展,在總體業務規模繼續增長背景下,增長速度出現明顯回落。2006年全國拍賣企業總成交額約2780億元,較2005年的2530億元增加了248億元,同比增長9.86%,但增幅比2005年的29.75%有明顯下降。
據悉,自1994年的全國拍賣行業業務10億元到2006年的2780億元的規模來看,是有了非常明顯的增長,尤其是在2004年到2006年期間,業務規模增長則更加明顯。但有專家指出,隨著增長基數的增大,業務規模的增長速度就會逐漸減緩,2002年的業務規模增長速度超過120%,但自此之后,增長速度逐漸減緩,到2006年起增長速度則降低為9.86%。
此次公布有關數據還顯示,2006年全國全年的拍品主要還是來自政府部門與法院,標的仍由房地產唱主角。其中,來自政府部門的拍賣品占30.6%,來自法院的拍賣品26.43%,來自金融資產機構的拍賣品占15.65%,來自破產清算組的拍品占5.29%,來自其他機構的拍品占17.15%,而個人拍品只占5.42%。有專家就此指出,由此看來法院、政府部門委托的比重仍然比較大,兩項綜合占到了全部拍品來源的56.49%,這比2005年的53.45%增加了3.04%,而且其中的破產企業清算組和個人兩項的委托份額還有所下降。
“雖然目前我國的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如火如荼,但實際上還是以房地產和無形資產等拍品為主要來源,”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負責人指出:“單就2006年的全國拍賣行業的標的物業形態來看,其中房地產占65.75%,無形資產占8.66%,股權占6.24%,文化藝術品占4.79%,機動車占1.10%,農副產品占0.91%,其他類型的標的占12.55%。其中2006年的房地產比重比2005年增加了3.32個百分點。2002年期間,房地產的成交額占行業全部拍賣成交額的56%,2003年、2004年還出現下降,但也占到了42%和47%。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升溫,2005年和2006年就出現了大幅度上漲。而且農副產品業務、股權業務以及無形資產業務也分別增長了32.35%、20.16%和49.33%,機動車業務和文化藝術品業務則出現了下滑。
在對全國27個省市區(不含江西、寧夏、青海、西藏)的統計中,成交額過百億元的有八個省市,依次為廣東394.63億元、山東330.73億元、浙江312.33億元、上海244.07億元、北京200.15億元、四川133.96億元、江蘇127.31億元、湖北104.62億元。但是個別西南部城市的年成交額僅有十幾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2007年伴隨著《物權法》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各類產權交易、企業重組并購將大量發生,這將給拍賣企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為拍賣企業應當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但眾多拍賣企業也要關注整個經濟和市場的走勢,以適應市場和政策的變化,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