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市場與培育市場
開發市場與培育市場
開發市場與培育市場
2007秋季行情沒有如約而至,相反,自歇夏期以來,曾經風光耀眼的許多品種,溫水煮青蛙,連拉數十根陰線,價格走低至今年的最低谷。“成交低迷”、“買盤萎縮”、“人氣微薄”等,成為敘述近期郵市行情的關鍵詞。類似現象,自有郵市以來還是首次見到,許多老集郵者也十分迷茫,郵票收藏,當真走到山窮水盡地步?
分析郵市走軟原因,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但這中間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售方對于郵票市場,重開發,輕培育,本末倒置,從而導致供血系統癱瘓,引發出行情持續萎縮,持續低迷。
我們說的“重開發”,主要是指市場新品種的開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郵票形式的更新。上世紀80年代,集郵活動二次崛起,但集郵大眾的主集品種十分單一,除了郵票、小型張外,也就是JF郵資封、JP郵資片、YP風光片等少數幾個品種。進入21世紀,集郵大眾的收藏眼界在發售部門的大力開發下逐漸變寬。諸如HP賀年片、PF普資封、PP普資片、小版張、金箔小型張,加字小版張、雙聯張、疊色印張、不干膠小版、聯發張、絲綢小版、兌獎小版等等,接二連三走入集郵者的視線。由此延伸出來的附加品,又有FDC首日封、PEN紀念封、PFTN特種紀念封、WZ外展封、PJZ極限封、PFSZ絲織首日封、PFBN拜年封、PFB紀念幣封、PZ郵折、PZW外展郵折、PTZ同題材折等,真的多不勝數。不僅僅花樣變多,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更新,而且售價還步步蓮花,最高的“申奧成功”三聯體,售價高到80元。其他新“開發”的郵品,價格定位也都不薄。有個形象比喻,說發售部門開動的是巨大動力的抽水機,而郵票市場,是它惟一的取水處。這種“開發”雖也能調動市場局部的一時熱情,但從長遠,從大局,所起作用都是破壞性的,對市場有百害而無一利。
發售部門對一級市場的“開發”有思路,有力度,有厚度,但對二級市場的“培育”,卻無熱情,無激情,無感情。事實上發售部門視這兩者為對立或不統一的兩個分體,寵愛與冷漠,態度截然不同。不說從上至下的集郵公司在郵市設立窗口,即使是傾銷郵品,也是通過二傳秘密行動,絕不直接過手。制作禮品郵冊需要配票,也通過中間商代理。不是說集郵公司的業務不能由郵商代理,關鍵是作為郵票市場經營的主導者,如果不敢直接面對這個市場,你的經營怎么做?你的經營還能怎么做?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年來,郵市稍稍有些轉機,馬上就成為集郵公司清理庫存的最佳時機,有時清貨清到不顧后果,不講成本,不看長遠的地步。而每次集郵公司大出貨,都會導致市場大出血,有時甚至半年都緩不過勁來。類似現象近些年雖有所減少,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杜絕。2007年秋季行情低迷,很大程度上就是集郵公司傾貨所致。
發售方精心“開發”的這些郵品,市場表現究竟如何?以兩款絲綢小版為例,其中“文房四寶”由夏末的120元落到現在的92元,“綿竹”則從42元降至36元;兩款“奧運”不干膠小版,分別從38元左右下滑到32元。另外,“香港回歸10年”聯發張,前期36元,現在26元;“建軍60年”也從高點的50元跌到40元附近。秋季行情成了它們演練大跳水的平臺。
“開發”過頭,“培育”不足,郵市發展長期處在無序的“散戶”狀態,高潮時井噴如射,低落時風寒似冰。直到現在,相關部門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這種狀況不改變,郵市想真正走出底部,仍然有相當大的難度。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