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藏品正如買進股票 體育收藏成為新時期熱點
投資藏品正如買進股票 體育收藏成為新時期熱點
投資藏品正如買進股票 體育收藏成為新時期熱點
1994年,當第一屆全國體育收藏品展在北京舉辦的時候,“體育收藏”在國內還屬于新鮮事物,很多人都在懷疑,體育也能搞收藏?即使是熱衷于體育收藏的藏友們,恐怕也不會預料到,在十幾年后的今天,“體育收藏”已經成了收藏界的一大熱點,并且仍在持續升溫。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上實現“零突破”的時候,國內就已經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體育集郵展,這也被認為是中國體育收藏的開端。然而體育郵票畢竟只是體育藏品的一個類別,體育收藏還有許多其它的方式。按照約定俗成的看法,體育藏品一般分為四大類:奧運會和國內外大賽紀念品、體育紀念幣、一般體育紀念品以及體育文獻。因此,直到第一屆全國體育收藏品展的開始,國內的體育收藏才算初具規模。后來的發展較為順利,在各界熱心人士的努力下,這樣的展覽一屆一屆的持續下去,規模越來越大,藏品越來越多,參加人數也由最初的十幾人、幾十人增加到現在的幾百人。至今該展覽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成為國內體育收藏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盡管發展勢態良好,但是在中國體育博物館第一任館長、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谷丙夫先生看來,體育收藏真正的“熱”起來,還是要歸功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北京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辦權之后,體育運動在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日俱增。體育收藏,尤其是與奧運會有關的體育收藏品,也隨之變得火熱。各種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如郵票、紀念幣、紀念章、吉祥物、火炬、獎牌、隊旗、會標、比賽秩序冊、門票、宣傳畫、運動裝備、簽名、繪畫、雕塑、手工藝品等,都成了體育藏友爭相收藏的藏品。到目前為止,北京奧組委已經發行了約5000種奧運紀念品,每一批紀念品的發行,都會在體育收藏愛好者中掀起陣陣收藏熱潮。
如果說奧運會的臨近讓體育收藏的熱度節節升溫,那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當天,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珍藏品中國巡展”、“收藏與奧運同行——奧林匹克體育收藏品展覽”、“中國收藏奧運系列精品展”這三大展覽則更是為火熱異常的體育收藏添了一把火。這些展覽齊聚中外各種官方和民間的奧運收藏精品,著實讓國內的藏友們大開眼界,也交換到了很多好的藏品。例如,世界上最古老的、現代奧運會所采用的第一支火炬——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火炬,就被中國的收藏家永遠留在了中國。
隨著與世界體育收藏者之間的不斷交流,中國的體育收藏也逐漸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但谷丙夫先生認為,2007年是一個飛躍,而2008年則是一個契機。在家門口舉辦奧運會,給了體育藏友們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中國的體育收藏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契機,讓中國的體育收藏事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盡管目前體育收藏市場一片繁榮,但是谷丙夫先生依然表示了自己的隱憂。目前市場上的奧運紀念品雖然琳瑯滿目,但是很多紀念品價格過高。例如一些紀念幣,紀念章,定價動輒成千上萬,這讓很多藏友望而卻步。奧運紀念品應該更多地承載一些宣傳品的職能,而不是商品職能。
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谷丙夫先生給廣大體育藏友的建議是:“收藏專項化”,做一個“收藏者”,而不僅僅是“投資者”。也就是專攻收藏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方向,有目的去收藏某一類或者某幾類藏品,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對自己的藏品要有科學的、系統的研究和學習,只有對藏品有足夠的了解和熱愛,才能夠將收藏熱情一直持續下去。收藏者與投資者是不同的,投資藏品正如買進股票,總會有漲有跌,不能保證這些藏品總是能夠一直升值。一旦升值空間變小,那么投資者也就失去了收藏的興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