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最重要個展”《滄桑入畫》開幕
吳冠中“最重要個展”《滄桑入畫》開幕
吳冠中“最重要個展”《滄桑入畫》開幕
時間:2007-10-20 00:00:00 來源:浙江在線
名家
>吳冠中“最重要個展”《滄桑入畫》開幕
 |
中國美術學院八十周年校慶“學院的力量”系列展之三《滄桑入畫——吳冠中藝術展》今天上午10點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
該展覽為吳冠中先生首次回母校辦展。盡管年近90高齡,但是吳冠中仍然健談。針對當前繪畫是否該大眾化的討論,他說:“我的畫展除了專家能夠看懂,更加希望老百姓也能看懂!當然,繪畫不能一味迎合大眾,應該引導他們提高對美的認識。”
闊別70余年,吳冠中流露出對母校的眷戀。他深有感觸地說:“教育應當是美的教育,我的母校是培養美的學校,我會永遠懷念她。”
吳冠中于1936年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就讀(當時稱國立藝專),畢業后在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等校任教,在國外舉行過多次畫展,被認為是20世紀現代中國畫的代表畫家,一位有秉賦而又練達的繪畫大師。
在吳先生帶來的70幅大作中,不僅有近年來他創作的《臘梅》、《覓彩》、《秋聲賦》等作品,還有著名的《一九七四年·長江》。
這幅以長江風景為內容的代表作,從雪山源頭畫到入海口,長達603厘米,寬為19.5厘米,六個部分皆可單獨成畫,是目前吳冠中油畫作品中最長的一幅。1974年,他與黃永玉、祝大年等人結伴到長江寫生,從上海溯江而上到重慶,一路上觀景寫生,并收集素材,后來因故鎖進抽屜,此后一直為人所遺忘。直到30年之后,長子吳可雨才意外發現了它。
由于《一九七四年·長江》已經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此畫的市場價值目前無法估計,但故宮為它開出的保險價格超過1億元人民幣。
吳冠中先生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幾十年來,他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結合在一起,被國際藝壇認定為20世紀中國代表畫家。吳先生在油畫與水墨畫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生涯、藝涯濃縮了藝術在新中國這塊土地上由漂泊到生根到成長的曲折歷程,也凝聚了留學海外的愛國畫家在半個多世紀里的酸甜苦辣。
吳先生以一個世紀的創作實踐之力和藝術赤子之心,游走在文字和色彩間,積累了珍貴的理論資源。他最重要的五個藝術理論主要為:“美育說”——心靈教育和技藝訓練的關系、“風箏說”——造型活動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東尋西覓說”——中西畫的關系、“歸零說”——形式傳承和精神活用的關系、“象說”——形與意的關系。
吳先生以88歲高齡親臨展覽現場,實屬難得,足見其對母校的熱愛與深深依戀之情。他1936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立杭州藝專,開始了對美對藝術的探索。藝專的學習生涯改變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藝術品格,更令他在長長的人生中常常魂牽夢縈,唏噓感慨。七十多年的光陰滄桑逝去,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的探索給母校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榮耀,他的一生也成了學院的藝術傳統和活水之源。
本次展覽吳冠中先生自題名為“滄桑入畫”。許江院長在展覽前言寫道:滄桑者,歷史的幻變,世事的周遷,尤以親歷為珍貴。能以這種幻變與周遷入畫,一要飽覽滄桑,親身經歷許多世事變化;二要歷驗諸多滄桑,化作心志意趣的淘養;三要讓繪畫的所見,濡染滄桑的沉厚,化成人書俱老的分量。得滄桑之氣象者,可謂“滄桑入畫”。
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主辦,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協辦,共匯集吳冠中先生早期及近年來創作的油畫及水墨作品80余幅,部分作品由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借調展出。展覽將持續至10月24日。
據悉,10月15日下午中國美術學院將舉行吳冠中藝術專題研討會,10月16日吳冠中先生將參觀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并在美院舉行講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