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價格:書畫投資成功的關(guān)鍵
把握價格:書畫投資成功的關(guān)鍵
把握價格:書畫投資成功的關(guān)鍵
隨著我國藝術(shù)市場的蓬勃發(fā)展,一批字畫投資高手脫穎而出。他們眼光敏銳,尤其是在判真?zhèn)巍鄡?yōu)劣、定價值上有較高水平。他們在市場高拋低吸,頻頻操作,屢屢得手。如同股市投資一樣,“低吸高拋”同樣是書畫投資制勝的原則。
字畫價格變化有規(guī)律正是由于有了價格的波動,才有了投資獲利的空間,字畫價格的波動是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左右:受價值規(guī)律的影響和制約。物以稀為貴,東西一多,價格就下滑。比如,齊白石的作品在國內(nèi)外一直價格不菲,一幅《松鷹圖》1994年賣價176萬元人民幣,自從1995年10月香港收藏家楊永德先生將165件齊白石書畫精品送到北京,委托嘉德拍賣以來,齊氏作品在市面上的行情一度回落,一藏家遂將一幅《貝葉昆蟲》以10000元一尺讓出,對有經(jīng)驗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投資良機。
字畫價格因人因時而異。總的情況是書畫家去世以后,其作品要比活著的時候升值,愈是名家作品,升值率就愈高。很多名家在世時,雖然作品也很值錢,但畢竟還能再創(chuàng)作,而去世之后,其作品存世量已不能再增加,因而價格上揚是正常現(xiàn)象。如李可染的作品,無論是山水畫,還是牛和人物畫,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由于他作畫一絲不茍,稍不滿意就撕掉,所以他的作品傳世量既少又精,據(jù)說總共也不過800幅。因而他的作品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美術(shù)館和收藏家的重視與青睞。李老去世后,投資其作品的愈來愈多,因而其價值必然狂飆猛漲。一幅《漓江天上景》,1991年在香港賣40萬港元,現(xiàn)在他的作品能在拍賣會賣到200多萬港元,這是李老生前所未能始料的。另一情況是,畫家在世時,其作品不值錢,或很少有人問津,以致畫家窮途潦倒,但去世以后才慢慢值起錢來,而且名聲大噪,傳世作品價值攀升很高,如元代的吳鎮(zhèn)、惲壽平等人即是如此。
受季節(jié)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從歷年的古玩字畫價格規(guī)律看,一般是春季賣價較高,夏秋價格平穩(wěn),冬季價格偏低。主要原因是冬季正值年末,客戶少,成交率低,每當年關(guān)臨近時,清賬用錢的古玩商販,都愿低價拋售,特別是春節(jié)前一段時間,更是投資最佳時機,老于經(jīng)驗的投資者都會在此時選購藏品,來年開春以后,各地客戶相繼出來尋求貨源,買主多了,字畫價格自然就要上揚。
把握價格走勢的秘密是眼力
為了迷惑買家,通常是偽品的售價和真品基本相同,但有時遇到賣方也是外行,也能揀漏兒買到價格低得離譜的真品。所以單就投資而言,價位高的不一定就真,價位低的不一定準假,全憑自己的眼力和市場信息。
字畫投資是中長期投資,作為投資者,必須審時度勢,認真分析不同檔次、不同年齡的某些書畫家作品的市場行情走勢,對有投資前途的作品,若趁低價時買進收藏,將是一筆前景看好的高效投資。縱觀字畫收藏投資市場,有三類高手呼風喚雨,他們憑借超凡的眼力,準確地把握了字畫價格變化規(guī)律,幾乎每一次出手都能“跑贏大市”。
第一類高手可稱得上是超級高手。他們眼光極為敏銳,在當?shù)爻赃M字畫轉(zhuǎn)手就能賺錢。如2002年上海東方國際秋季字畫拍賣會上,一位買家花了4400元買入海上名家張大壯的一件《鮮蝦蛤蜊圖》(69×34cm),隨后他將這件作品送至上海崇源拍賣公司,結(jié)果在上海崇源2003年春季海派書畫專場上以1.21萬元的價格拍出。從買進到賣出僅用了短短的5個月,卻賺了近2倍的利潤。在當?shù)刭I進,又立馬兒在當?shù)刭u出,這對運作者的素質(zhì)要求相當高。他不但要懂得鑒別真?zhèn)巍⑴袛鄡r格,還要熟悉當?shù)馗鞔笞之嬇馁u會的拍賣情況。
第二類高手的特點是:具有敏銳的眼光,在當?shù)爻赃M某名家字畫,隨即到異地拋出賺錢。如在2003年3月上海信仁字畫拍賣會上,黃胄的《五驢圖》(估價2至2.6萬元),被一位來自北京的藏家以3.3萬元購得。據(jù)這位買家稱,黃胄的作品近幾年在北京市場上十分“牛”,如果這幅作品在北京拍賣場上拋出,賣4萬元不成問題。采取類似運作方式的投資者比較多,有人從上海買進陳少梅、劉奎齡的作品到天津國拍、藍天、文物等公司拋出,有的從北京買進高劍父、高奇峰的作品送至廣州拍賣。
第三類高手買進某一名家字畫后,通常會存放數(shù)年再拋出賺錢。這類投資者必須要有前瞻性,能夠看準某位畫家作品的市場潛力。如1997年上海拍賣行字畫拍賣專場會上,有一張陸儼少鼎盛時期畫給名中醫(yī)張鏡人的《萬山紅遍》,尺幅雖然很大,為四尺整張,但陸儼少仍用很細致的筆法繪制。該作品上拍時受到了各路藏家的追捧,最終被一藏家以24萬元收入囊中。當時,有人認為這一價格偏高,可是現(xiàn)在有人愿出50萬元收購此作,藏家卻還不肯出手。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早些年有的藏家因為喜歡而買進李苦禪、王雪濤、黃胄、謝稚柳、陳佩秋等人的作品,十年過后,低價購進的這些作品漲至數(shù)萬乃至數(shù)十萬元,藏家也由此得到了豐厚回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shù)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shù)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shù)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