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舊書刊在槌聲中漲起來
古舊書刊在槌聲中漲起來
古舊書刊在槌聲中漲起來
不必諱言,今天市面上買賣的古舊書刊,多數(shù)人看重的是它的經(jīng)濟價值,而非閱讀利用意義上的使用價值,這也無可厚非。圖書雖然是一種特殊商品,盡管特殊,但是商品的屬性是一點也不會因此而改變的。只有這樣看待問題,我們才能解釋得通,為什么一些本不該值那么多錢的書,現(xiàn)在卻拍賣到了那么高的價位。這是不久前結束的中國書店第34期“大眾收藏書刊資料拍賣會”帶給筆者的一個思考。僅就這幾百件拍品的總價格而言,如果是幾年前,能拍賣到現(xiàn)在價格的三分之一就算很不錯的了。而現(xiàn)在,總落槌價即達47萬余元,總成交率也高達7成以上。過去是藏書者參與得多,如今是書商參與得多,書商買書是為了賣,書商出得起的價,證明還有利潤空間,說明古舊書刊的總趨勢仍然是“看漲”。
這場拍賣古籍依舊是拍場上的主角,近現(xiàn)代出版物雖然有后來居上之勢,但若欲與古籍爭奪市場份額仍然欠火候。其中清光緒十年(1884)影刊本《影舊鈔卷子本玉燭寶典》3冊,3500元底價,5800元落槌;清雍正文瑞樓刊本《高青邱詩集注》1函12冊,3500元起拍,4200元落槌;清康熙垂云堂刊本《才調(diào)集》竹紙4冊,3000元底價,5500元成交;“元版零頁”1張,無底價拍賣,2500元成交;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內(nèi)府刊本《性理大全書》1冊,棉白紙,包背裝,1500元起拍,5600元落槌。第117號拍品是15箱總計465冊的古書(清刊本、排印本、抄本),里面列有清單大約是167種書,經(jīng)史子集咸備,底價為7萬元,10萬元落槌,您能認為買家是為了去閱讀或去做學問嗎?早該改變觀念了。不妨換一種眼光打量書刊拍賣會——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商品交易會,進點貨、囤點貨很正常。
《越縵堂日記》是近代名人日記中的巨著,影響很大,卻一直沒有出過排印本,仍是上世紀30年代商務印書館的影印本,9函64冊,夠壯觀。2000元底價,5200元成交,這回該是拍回去出版排印本了吧,我如此幻想。董康的《書舶庸談》早已出過鉛字排印本了,但好古者仍愿意出1000元(底價400元)買民國的影印本。
醫(yī)書拍得非常之好,我總有一點搞不明白,醫(yī)書該算是實用型圖書吧,但是哪里會有這么多醫(yī)務工作者參加拍賣會,來買專業(yè)書呢?其中,清抄本《針灸集要》1冊,400元底價,4200元落槌;《針灸易學》清刊本1函6冊,以底價3000元成交;清刊本《異授眼科》2冊,無底價,1300元成交。
1955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珂羅版印本(軸)《八十七神仙卷》,我家原有一個,掛在睡床的上方,從小就是天天看著它睡覺的,定價似乎是4元錢。本場上拍了一件,500元底價,800元成交。不是我買的,再懷舊也要考慮成本。《新戲考》(1936年新戲考合作社出版)1厚冊,500元底價,竟然拍到4800元成交,此書資料豐富,價也夠沖的。“同學錄”是個集藏的好選題,現(xiàn)在還少有人關注,臺灣近現(xiàn)代史料集藏家秦賢次先生20年前動手搜集,據(jù)稱已達幾千件藏品之規(guī)模。本場有幾件上拍,1948年《國立政治大學法官訓練班第三期畢業(yè)同學錄》1冊,無底價,450元成交;1948年《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職員學生名冊》1冊,無底價,450元成交,物有所值,“北平藝專”太值得回憶了。
質(zhì)量差、書品差的十幾種平裝舊書居然也全拍出去了,只能以“物以稀為貴”來解釋。1934年初版的《希臘擬曲》200元底價,800元成交,還算舊平裝里不錯的。1929年北新書局版《壁下譯叢》無底價,400元成交。周氏兄弟的著譯是集書之熱門,無論怎樣都能拍出。
地圖、舊照片、名人手札仍不乏買家,地圖和老照片問題似不大,名人書札的可信度受名人書畫信譽的拖累,應該小心從事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