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交易中的風險管理
品味交易中的風險管理
品味交易中的風險管理
藝術品尤其是高端藝術品的價錢怎么定呢?它不是像一般商品那樣參照成本、或者參照同行業可期利潤、或者參照類似產品價錢。當然在有拍賣的情況下,藝術品的價錢可以讓買家透過競價“自然發現”,但是大部分的藝術作品卻不是拍賣成交的。這個時候藝術品買賣中的不確定性就很大,佛吉尼亞大學的卡林.皮特森教授根據美術館收藏品的特點將美術館分成高(新藝術家、新作品)、低(市場已經認可的藝術家與作品)、中(錯雜)三個風險水平等級。不只是藝術館,對于買家尤其象中國的大量新買家來說,他們對于藝術品的知識很有限,對于價格與價值判斷的能力也大有疑問。即使對于藝術家本人來說,高價格化的價值趨向與低價格化的吃飯需要往往會形成尖銳的矛盾,實際上真正把自己的作品賣出好價錢的藝術家屈指可數,很多藝術家靠賣自己的作品生存都有問題,有些藝術家的作品是在自己身后才真正賣出了價錢的。 個人買家尤其是藝術知識有限買家的風險管理十分重要。當然,多觀展及多與藝術家交往只是一般要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建議是建立或者參與同好買家圈子,形成藝術品情報交流與研討的小環境;還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家朋友,這個數量不能單一,因為藝術品的個性化導致任何的單一意見偏差都很大,所以最好有不同專長專家作為顧問最為妥貼。藝術品收藏投資不同于很多投資,等著升值的那種盈利型投資者并不適合投資藝術品,因為藝術品的市場價值的不確定性很大而且不同藝術品的周期管理差別很大,象當代藝術品就帶有時尚特性,變化很快,“你從不能確定明天會有哪些新的當代藝術品出現”(耶魯大學烏利希.施太特勒教授語),因此在這里愛好比升值預期更為重要。當然一些巨富可以考慮建立藝術基金會、美術館、收藏畫廊讓專業人士來打理可能也更為靠譜。 對于專業畫廊與經紀人來說,藝術品風險管理的最重要的方式包括對于聯系藝術家的多樣化組合、作品風格的多樣化組合、作品與藝術家推薦的精細化管理、還有對于買家社會關系網絡的管理與服務。說到底,在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的藝術品商業市場上,人們真正交易的是信任,其中處在中間位置的美術館、畫廊、經紀人所獲得的信任是交易得以成立的核心元素,所以建造出專業的品牌美術館與畫廊非常必要,而一旦獲得信任,經紀人可能可以同時代理特定買家并聯系特定藝術家,這解決了雙方的交易困擾,還使經紀人可以獲得兩邊收益。當然為了減少風險,贏得政府基金或者特定的基金會的支持而進行精品收藏或者展示,也是可以借助的途徑。 對于藝術家來說,管理風險的最重要方法是選擇到合適的經紀人與收藏者。而最大的風險可能是那些新派藝術家,這樣的藝術家面臨的挑戰是:大牌的美術館與畫廊還不認你,小牌的畫廊與經紀人你不認;價錢高了沒飯吃,價錢低了怕以后不能翻身。新藝術家除了表現自己的風格,同時也要積極研究大型美術館與畫廊的美術展會,爭取參展與獲獎機會;同時也可以識別一些雖新但有潛力的新畫廊或者經紀人;在中國爭取欣賞習慣尚未定型的新富與機構藏畫有相當的空間,甚至可以利用贈畫方式打入收藏者圈子(贈畫比低價畫對于藝術家價值的損害比較小,而圈內傳播價值比較大)。 中國的藝術品交易市場是很特殊的,基本上是新藝術家、新作品、新畫廊與新買家構成的四新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上好處是由于大家的經驗與知識都很有限,急迫的新需求也很容易形成交易機會;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聯系與交易機制,信任關系尚未普遍建立,因此交易效率與規模還很難快速形成。簡單地說,在這樣的市場上,正規的國際交易機構與拍賣機構將會是首先獲得高價值交易機會的,而對于常規的本地交易鏈來說,建設買家與藝術家之間共享的“藝商共圈”的水平決定誰未來在市場上能獲得常規的高價值交易機會,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并累積足夠的成功交易經驗與聲望,品牌藝術品中介機構才能發展起來。而這才是高端藝術品交易市場上的脊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