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藝術與自然最佳交匯
尋找藝術與自然最佳交匯
尋找藝術與自然最佳交匯
“F!F!”藝術空間展廣邀當代杰出藝術家進行主題創(chuàng)作,神秘面紗明日揭開
本報記者金敏華
一群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20日將在深圳南澳東山海域一處水上別墅舉行一個24小時的“F!F!”藝術空間展。這個展覽因其特殊的舉辦地點,并且因為混合了平面設計、音樂、繪畫、空間裝置、電影、舞蹈、攝影等多個門類的國內(nèi)一流藝術家而引人注目。
“F!F!”藝術空間展是19日起一連三天在大亞灣海域舉行的首屆中國杯帆船賽的六大主題活動之一,旨在凸顯這一首個中國人自辦的國際大型帆船賽不僅僅是一項賽事、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城市盛典,著名設計師、深圳平面設計協(xié)會前任主席韓家英為其策展人。
全新的實驗藝術形式
“F!F!”藝術的含義就是“風與帆”的藝術。目前確認參加的藝術家包括導演、設計師、廣告創(chuàng)作人黃炳培,設計師韓家英,音樂人代表李泉,實力派畫家劉小東,建筑藝術家米丘,設計師王序,青年導演吳文光,舞蹈家文慧,人像攝影家肖全,導演張元等。藝術展試圖通過多樣的藝術話語,利用聲、光、電、影等多媒介裝置及材料,表達當代藝術對“當代經(jīng)驗”的領悟及對現(xiàn)代生活的感受,并在表達的過程中嘗試尋找一個藝術表達與自然形式之間的最佳交匯點。韓家英在評介這種全新的實驗藝術形式時說:“這種藝術形式以及展覽方式將會是一次超越,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藝術表現(xiàn)手法,而每個藝術家也都成為這場藝術盛宴中的一分子,即興地施展他們的藝術構(gòu)想與才華。”
記者了解到,目前所有參展藝術家均已到位,并紛紛帶來了自己的參展“作業(yè)”。這些來自設計、雕塑、油畫、裝置、音樂、影像領域的藝術家運用各自的藝術擅長,以“當代經(jīng)驗”為創(chuàng)作主題,通過視、聽、感等多種自由手法尋求當代人對生命、大海、生活的感悟和表達。
“紅白藍”與港式創(chuàng)作風格
1960出生于香港的黃炳培11年前成為英國BBH(亞洲)廣告公司首位中國籍創(chuàng)作總監(jiān),他為香港地鐵公司、香港電訊等品牌做了一系列廣告。過去十多年里,他以“又一山人”的名義發(fā)表了各種充滿香港懷舊風味的藝術作品,曾獲得香港、亞洲及國際獎項三百多項。特別是他從2002年開始將日常生活無處不在的“紅白藍”(內(nèi)地所稱的編織袋)引入設計,演化成一系列海報、攝影及藝術裝置,以呈現(xiàn)“紅白藍”與香港精神的一脈相通,令人印象頗為深刻。
這次的中國杯“F!F!”藝術空間展上,黃炳培將以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凡非凡”現(xiàn)身。他在作品說明中這樣寫道:“他看。海市蜃樓。你看。汪洋綠洲。我看。人間凈土。”海中小舟,舟上綠洲,如真似幻,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的風景。
黃炳培先前曾這樣評價深港兩地設計作品的區(qū)別:“在創(chuàng)意上,內(nèi)地與香港可以說各有各的特色。內(nèi)地的平面設計對生活、文化和內(nèi)心思索的表達更為深刻,更注重內(nèi)心表達;而香港的設計則更生活化一些,技巧性方面也較強。”看他的設計作品,會感到一種很明顯的生活化風格滲入其中,技巧與創(chuàng)意運用得恰如其分,這種典型的港式創(chuàng)作風格將在“藝術中國杯”中獨樹一幟。
具有魔力的攝影作品
人像攝影家肖全一向以其具有魔力的攝影作品震撼現(xiàn)場觀眾的心靈。肖全作品的最大特征,是幾乎所有人的面部都大半亮小半暗,表情和思想帶著強烈的質(zhì)感從這些面部中噴涌出來,與極具象征性的背景形成沖突,產(chǎn)生無法抗拒的感染力,進入你的意識,讓你徹底地看透他們、感知他們。
這次肖全提交給藝術空間展的作品也同樣具有這一特征。他拍了一群海邊出生、成長的人面向大海的神情。“面對大海,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表情,當我們收回面朝黃土五千年的眼睛,抬頭看看背后那一片海,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和眼神?”肖全似乎在問我們,又似乎是在問自己,“也許只有他們才真正懂得海。他們的臉上鐫刻著海的記憶,他們的血液中流淌著海洋的氣息。我們或許可以從這里開始讀懂大海。”
“建構(gòu)宣言”的思考感受
很多人對深圳大梅沙海灘上那個展翅待飛的人形雕塑非常熟悉,心生歡喜,但并不知道那對翅膀是建筑藝術家米丘飄一代作品的代表。米丘在“F!F!”藝術空間展上將這一屹立在深圳大海邊的藝術作品換成了另一種表達形式,“建構(gòu)宣言”對米丘而言,是又一次靈感的激發(fā)與才華的展示。他解釋說:“飛翔的姿態(tài),已經(jīng)成了中國文化帶有基因意味的東西,面對未來,飛翔當然應該成為人們對環(huán)境思考時所采取的姿勢。”
1960年出生于上海的米丘曾在世界各地舉辦了30多次展覽和藝術活動,“2006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上,他曾將水鄉(xiāng)同里“復制”為一座730平方米的江南小鎮(zhèn)搬到了水城威尼斯,甚至還為觀眾設計了乘船從河上抵達展廳的水鄉(xiāng)之旅,因此獲得當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藝術及建筑杰出貢獻獎”。此前米丘還以陶家宅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獎、以四明公所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評委會創(chuàng)新獎。這回在深圳南澳,他希望通過影像、聽覺、嗅覺等藝術組合形態(tài),給人以完整的思考感受。表達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延續(xù),展示當代人的文化理想和建構(gòu)合理秩序的愿望。
《抓風》結(jié)合自然與人
從年齡上說,1955年出生于廣東潮安的設計師王序是這群藝術家中的“帶頭大哥”。王序曾獲第77屆紐約藝術指導協(xié)會銀獎,第17屆捷克布爾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之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xié)會獎,第四、第五屆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獎等一百多個獎項。他還多次應邀擔任國際平面設計大賽評委。
王序帶來的作品名為《抓風》,是關于臺風如何移動,以及我們?nèi)绾蚊枋鲎匀唤邕@種強大力量的運動與速度。他的作品以圖形敘述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在2007年8月5日至10月15日期間在亞洲所發(fā)生的臺風,并將之以影像與二維的形式演繹。《抓風》結(jié)合了風、海、人的元素,呈現(xiàn)出一種漂泊感和孤獨感。
塑造感受自然的互動空間
當然不能不提策展人韓家英的作品。出生于1961年的韓家英此番身負創(chuàng)新使命,煞費苦心地將這些不同門類的藝術家整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取名《黑白金》——黑者,天幕;白者,海浪;金者,群星。嘗試以情景的藝術重構(gòu),塑造一個感受自然處境的互動空間,頗見匠心。
此外,作品不斷刷新華人畫家拍賣紀錄的畫壇實力人物劉小東的作品《人體油畫》,吳文光構(gòu)思、文慧編導的舞蹈《身份》,以及創(chuàng)作才子李泉的音樂等都值得我們專程為此遠赴南澳海上享受這場奇特的藝術“海鮮”大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