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芙奧2007秋拍當代藝術開先鋒
羅芙奧2007秋拍當代藝術開先鋒
羅芙奧2007秋拍當代藝術開先鋒
華人藝術拍賣市場潛藏驚人能量,連年不斷改寫藝術家個人或拍賣會的總成交金額紀錄。除了大華人區域市場規模持續跨大,有更多的國際收藏族群亦看好這塊市場,尤其是經典華人和中國當代藝術項目,更是奮起直追,趨近西方大師的行情水位。成軍于1999年6月的羅芙奧拍賣公司(Ravenel),以專業、優質的咨詢及服務,在國際拍賣市場建立良好風評。2007年初北京舉辦的“2006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活動,羅芙奧被推舉為港澳臺地區最具影響力拍賣公司之一。為了推薦更多優質的藝術品和更好的服務廣大收藏族群,2007年4月羅芙奧在北京正式成立分公司,集團更名為“睿芙奧藝術集團”,未來會向亞洲藝術拍賣、西洋藝術中介、藝術基金、藝術保險等多重業務推進。旗下具權威的“羅芙奧”拍賣仍沿用原名不變。2007年羅芙奧春季拍賣單場成交值達1億3千萬港幣,蟬聯臺灣拍場成交榜首地位。
羅芙奧拍賣集結臺北、北京兩地力量向國際與華人市場征集拍品,打造精致的華人拍賣專業平臺,這次推出的“羅芙奧2007秋季拍賣”的規模比以往更大,金額更高。整場拍賣件數203件,預估價達到1億3千萬至1億8千萬港幣,是臺灣拍賣市場件數與金額最高的一場拍賣。在原來的“20與21世紀華人藝術”的主題之外,增加了“韓國當代藝術”,希望因市場需求,服務領域逐漸擴及亞洲其他當代藝術領域。
“羅芙奧2007秋季拍賣”定于12月2日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起在臺北富邦人壽大樓舉行,拍品涵蓋中國、臺灣、海外華人以及韓國當代藝術家118位共計203件藝術作品。拍賣會預展將巡回四地,有臺中由巨藝術中心(10月27日、28日)、北京東方君悅酒店(11月11日、12日)、香港君悅酒店(11月23日至25日)、臺北富邦人壽國際會議中心(11月30日、12月1日)。
重要拍品推薦及主題介紹
王懷慶《金石為開》三聯幅、嚴培明《中國的朱砂No. 3》
羅芙奧2007秋拍估值最高的拍品,是王懷慶三聯幅《金石為開》,預估價在1800萬至2300萬港幣,它是目前拍賣市場出現過的尺幅最大的王懷慶油畫,也是他最精彩的作品之一。《金石為開》作品完成于1998年,曾經登上王懷慶個展的封面,并且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千禧年“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中選作王懷慶代表作品,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金石為開》是王懷慶少見以“黑”、“金”兩色為主調的抽象畫,有別于過往的黑、白兩大元素,畫家嘗試以黑白之外的第三色入畫。在早期作品曾采取部份金色,表述神圣永恒之意。在西方宗教文明里,金色曾經是繪畫里的主要色彩。“黑”與“金”難以歸類為色彩的顏色,但卻分別代表著中外繪畫史上最經典的用色。東方的黑與西方的金,分別代表兩種特殊的文化意義,在王懷慶的《金石為開》作品中巧妙融合一體。
嚴培明的一系列成名肖像畫中,毛澤東是最原初、最重要的探索題材,而《朱砂紅的毛澤東》是尤其強勁的主題。朱砂紅,是民族的色彩,歷時數千年,曾是術士求長生不老的玄妙藥材,既是藥丹也具毒性。2001年嚴培明在柏林以“中國的朱砂:紀念毛澤東”展覽命名,可見此主題的重大意義。嚴培明于1993年獲得“羅馬大獎”榮譽,進入羅馬法蘭西學院梅迪奇宮研習一年。這項獎項從十七世紀路易十四時代開始設立,曾獲獎的畫家有安格爾、普桑、戴維,以及音樂家德布西、白遼士等。本次拍賣的1995年創作的《中國的朱砂No.3》(預估價660萬港幣至990萬港幣),曾參加1998年羅馬法蘭西學院展覽,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經典云集——四幅趙無極油畫、八幅朱德群油畫
羅芙奧2007秋拍一共征得國際大師趙無極四幅不同時期的精品畫作:有兩幅來自1960年代初期,為棕色調的《5.11.62》(預估價630萬至990萬港幣)、黃色調的《19.7.63》(預估價840萬至1100萬港幣);另外還有他為病重前妻美琴神傷感懷的1972年作品《11.1.72》(預估價250萬至420萬港幣),以及向二十世紀大師馬蒂斯致敬的《20.11.89》(預估價1000萬至1290萬港幣),皆是趙無極各時期重要代表作。
《5.11.62》曾為多倫多市蘭恩畫廊(Laing Galleries)所擁有。蘭恩畫廊是加拿大執牛耳的藝術畫廊,對戰后抽象藝術卓有貢獻。作品采取1960年代最典型的海景型橫式構圖,氣勢壯闊而生動。畫面分割成平行的三部份,上下天地是近乎赭色、古銅色的空間,互為協調,一靜一動;中間部份,是明亮的黃、綠色,光芒從畫面的中心迸發涌現,黑色的線條穿梭其間,像是奔馳后拖曳的影子,虛實之間形成拉扯、推擠的動力。
趙無極1963年作品《19.7.63》,曾為紐約知名庫茲畫廊所有。該畫作以飛快的筆鋒攫取住觀者的目光,充滿揮毫的軌跡乃是源自中國書法的傳統,此作結合書法之鋒與繪畫之味。另一幅作品《11.1.72》是畫家在美琴病逝前兩個月所完成的一幅油畫,作品里蘊藏著畫家私密的符碼及情愫,精粹張力中散發一股凝練、神秘的詩意。荒寒蒼茫的天際、粉紫色暈染,流露出溫柔的特質。在油畫《20.11.89》里,趙無極也曾進行馬蒂斯的抽象空間探索。《20.11.89》相較于其他兩幅《向馬蒂斯致敬》,其用色更顯得精簡,中央的黑色顯示巨大的宇宙空間,如馬蒂斯曾提示的一扇黑色門扉。藍綠色、紫色隱退到天地,單純的墨黑將灰白色縱向劃開,宛如中國山水的大寫意,深不可測的山壑峽谷。從趙無極受馬蒂斯啟發的直幅構圖里,發現中國書法文字的鏈接,以及陰陽虛實空間的調和。
朱德群有八幅重要時期代表作參拍,包括1979年《紅色構圖》(預估價56萬至85萬港幣),澄黃光源自中心向外映照,紅色大地里黑色書法性線條構成有力的形式,展示出畫家激越的情感;1987-1988年的雪景系列《冬之自然》(預估價448萬至660萬港幣),是該系列中少見的縱式構圖,呈現較舒緩、優雅的雪景詩意;1988年《暗影光照II》(預估價231萬至377萬港幣),有層次分明的筆觸,節奏輕快;1989年寶藍色系列《藍影》(預估價224萬至283萬港幣),是一幅色彩變化細膩的藍色調直幅形制,給人深邃高遠的感受,雖是抽象油畫但貼近中國山水畫里的壯游景象;1989年棕色調《光之旋回》(預估價141萬至165萬港幣),展現畫家大筆刷的功力,流暢富有音樂性;1992年作品《蘇醒》(預估價193萬至226萬港幣),色彩從暗處蘇醒,千山迭障高大圖像,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1995年《自然之再生》(預估價224萬至283萬港幣)中清新的春色,表現大自然的生機無窮;1997年《香港No. 25》(預估價54萬至61萬港幣)則是呼應香港回歸中國的力作。
林風眠彩墨畫名人收藏十二幅
此次秋拍推出由十二幅精品組成的“林風眠專場”,它們是來自港臺文藝界文人與資深收藏家的多年珍藏。作品有豐富的圖書出版記錄,其中四幅于2003年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辦的“絕色人家:林風眠繪畫”展覽中展出,分別為《對鏡仕女》(1940年代)、《瓶花》(1950年代)、《鳥》(1977)、《靜物》(1980年代初)。其中《靜物》被已故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沈柔堅鑒賞為林風眠珍品并題跋贊美。
“林風眠專場”很榮幸再度得到香港三槐堂堂主的支持,割舍出六幅珍藏多年的佳作:上海時期《東坡賞竹圖》(1950年代)、《盆花》(1960年代)及《秋林圖》(1950-60年代)以及香港時期的《海邊裸女圖》(約1979年)、《蘆蕩飛雁圖》、《秋林山居》(1980年代中期)等。每幅佳作都有豐富的圖錄出版記錄,其中《海邊裸女圖》為林風眠女弟子金東方的舊藏,該作是專為金東方的著作《莫迪良尼》所繪,并刊登于該書的封面,此幅作品采用意大利裔巴黎畫派大師莫迪葛里亞尼的裸女姿態,對比于莫氏裸女畫的自由情欲展現;而林風眠的裸女畫則表現含蓄的東方情懷。《秋林山居》是1992年香港藝術中心“林風眠作品展”的重點參展作品,這次展覽是紀念林風眠逝世屆滿周年所辦,《秋林山居》被選印于美術中心館刊《藝訊》封面,預估價為318萬至519萬港幣。
此次“林風眠專場”精心甄選的其他珍品:還有一幅色彩繽紛的《仕女》,屬于1980年代香港時期精品,曾于臺灣山藝術美術館展出并出版,預估價132萬至188萬港幣;另外一幅《花鳥》,是林風眠1989年來臺舉辦回顧展時,為臺灣藝術家友人所繪,以表情誼。
吳大羽、關良、吳冠中稀有珍品
本次拍賣征得一幅吳大羽的《花韻》油畫,是畫家晚期數十幅油畫創作之一,整幅畫采用經典藍色調,大小色塊配合線條律動,小筆觸鋪陳繽紛巧妙,抽象化的示意聯想,抒發心中夢想,為吳大羽大師自信之作,《花韻》預估價為84萬至118萬港幣。老畫家關良有兩幅畫作參拍,一件為1950年代小油畫《德國風景》,尺幅雖小但結構結實富有生趣;另一幅則是戲劇人物彩墨《吞丹圖》,展現關良精湛的人物神態掌握。
今年秋拍征得三幅吳冠中畫作,其中一幅是1975年的《山竹》,為畫家友人吳桂平的舊藏,得自于吳冠中的饋贈,收藏近三十年。2006年夏天經吳冠中親自鑒識,確認為文革時期所畫,也侃侃而談與吳桂平友好的過往。《山竹》在吳冠中的眼中異常珍貴,他說:“這是我的創作,而不是寫生!”《山竹》預估價為377萬至472萬港幣。吳冠中《江南春》,是吳老在1985年描寫江南春色的代表作品。另一幅1997年《香港》寫生,將香港櫛次鱗比的現代高樓化成美麗線條,呈現吳冠中式的風景圖畫。
三幅廖繼春經典水景畫:《日月潭》、《野柳風景》、《威尼斯》
臺灣前輩畫家廖繼春擅長色彩表現,秋拍中有三幅經典作品:1973年《威尼斯》(預估價354萬至519萬港幣)、1972年《野柳風景》(預估價169萬至193萬臺幣)與1957年《日月潭》(預估價141萬至165萬港幣)等。1957年早期油畫《日月潭》,曾經在第十九屆臺陽美展展出、在200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劃1950-2000年臺灣美術大展“長流─五十年代臺灣美術發展”單元展出,成為1950年代臺灣美術發展的代表作之一。廖繼春的《日月潭》可說是逸筆草草,采取粗略概括的野獸派風格,題材特殊少見。
1970年代初廖繼春幾度描寫野柳海邊的風景,每次都呈現不同的表達。1972年所完成的《野柳風景》,采深藍色粗筆勾勒,將海天一色的景致以樸拙的方式呈現,一二人物漫步海灘,增加畫面的生動氣息。廖繼春擅長描寫山光水色,尤其是河、港的風景。1973年的《威尼斯》作品,廖繼春詮釋威尼斯并非著墨于外形追求或印象派拿手的微妙水光變化,而是透過色彩、筆觸、線條、虛實交錯之相互律動來重造心中對威尼斯的浪漫懷想。
中國當代藝術家周春芽、曾梵志、黃鋼等精銳盡出
有六幅周春芽油畫將于羅芙奧秋拍登場,包括1999年的《山石圖—紅石》(預估價259萬至354萬港幣),2001年的《山水系列之五》(預估價94萬至118萬港幣);綠狗的前身之作:1995年的《行走的黑根》(預估價75萬至99萬港幣),2000年的《黑根在嬉戲》(預估價99萬至127萬港幣);以及花卉系列有1994年的《瓶花》(預估價75萬至113萬港幣)和2003年《百合花》(預估價37萬至51萬港幣)。山石系列,將周春芽推上了最具中國風骨、最國際化的當代藝術之巔,他以新表現主義的技巧來重新詮釋傳統的中國山石與花卉題材。
曾梵志的2004年作品《西瓜》具有強烈的象征意含,剖開的紅色果肉帶有無言暴力與控訴的聯想,延續了先前協和醫院、面具系列等主題的訴求。西瓜的形象曾經出現在他的早期自畫像或是《最后的晚餐》的題材里,是血肉的象征。在此,獨立存在的《西瓜》,呈現張大十足的視覺感,彷若畫家無言的獨白。《西瓜》預估價68萬至89萬臺幣。
黃鋼從1980年代接觸西藏藝術之后,折服其濃厚的人文色彩及其政治地位,因此選用的材料經常與西藏或紅色中國有關。《我的箱子》描寫壯麗的雪山背景下,太陽與月亮同時出現在天際之間,彷佛飄浮在空中的古皮箱,象征家庭溫情與歲月的流逝;《1966》是呼應文革起始的年份,紅色人物則是1966年8月8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檢閱紅衛兵的形象剪影,背景則是西藏經文刻版,紅色毛澤東的鮮明形象與靜謐的藏文形成強烈的對比。
華人當代雕塑 市場潛力無窮
此次羅芙奧秋拍當代雕塑陣容強大,共有朱銘五件太極系列作品,1982年創作的《單鞭下勢》木雕,是朱銘早期之作,難得一見,預估價377萬至519萬港幣;1991年《太極系列》近似單鞭下勢的姿態,預估價217萬至354萬港幣;還有1988年大銅雕《太極系列》,表現側踢的動能,預估價129萬至165萬港幣;1990年《太極系列—對招》銅雕,預估價21萬至28萬港幣;1991年《太極拱門》銅雕,預估價28萬至51萬港幣。
中國當代雕塑家的作品豐富,包括王克平的抽象化木雕《雙翼》、向京寫實描寫的《拿煙的處女》、陳文令描寫生命過程的《紅色記憶》、李繼開幽默詼諧的《盒子》、蔣朔銅雕《紅衛兵系列—錢進有余》、任思鴻為奧運預作準備的《廣播體操—伸展運動》、龐永杰的一對《女人》、焦興濤訴求消費文化的《黃箭》、任哲的新古典銅雕《馬上英姿》,展現充滿創造力的中國當代雕塑發展。
臺灣當代雕塑家作品有:楊英風早期銅雕《鬼斧神工》、不銹鋼《天地星緣》;今年入選威尼斯雙年展雕塑家李真的《大士》、《飛行樂土》;楊茂林結合卡漫人物與民間宗教的《原子小菩薩》銅雕,呈現當代多元文化的交融變貌;彭光均的《聽春》銅雕,呈現優雅的東方禪意;初陳勇的《中國娃娃系列—雍容華貴》作品,以陶瓷技藝傳達現代圖飾的女性形象,翁國珍陶瓷雕塑、陳義郎的木雕都是從傳統出發,再賦予新意的嘗試;及海外雕塑名家武德淳鐵雕《站立的女人》等,探索結構與空間的關系,豐富的雕塑題材提供收藏家各種選擇。
臺灣當代藝術家成為市場新焦點;韓國當代藝術擴大收藏族群
受到整體市場的激勵,臺灣當代藝術家作品也成為市場的焦點之一。邱亞才、連建興、侯俊明、詹金水、黃楫、黃銘哲、黃致陽、鄭在東、龐均、郭維國等,他們多數有豐富的國際展覽經驗,在藝壇創作建立自我的風格,最近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特別值得推薦的有:黃楫完成于1982-85年間的《殖民地的斷層—頹廢的美神》堪稱是畫家的重要代表作,還有侯俊明的1997年《分身術》大型雕刻圖畫,代表臺灣當代藝術家的能量。
羅芙奧2007秋拍的特點之一,是加入五件韓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希望逐漸納入亞洲其他區域藝術,這些韓國藝術家都有頗高的知名度,作品如權奇秀的《灰森林》,預估價8.5萬至14萬港幣,畫中有他所創造的Donguri知名卡漫人物,超現代的元素與古老傳統梅、竹題材有趣地結合;弘京澤以無數圖書排列組成《圖書館》四聯作,個人風格強烈;人稱水滴畫家的金昌烈,一幅東方文化濃厚的2003年《水中字》參與拍賣,預估價為37萬至59萬港幣;各界贊譽會被寫入韓國美術史的李錠雄,他的經典作品《毛筆》也在拍賣中,預估價37萬至51萬港幣;李容德的虛體雕塑《凝視》,突破舊有雕塑的限制,以凹入的雕塑呈現凸起的立體感,十分創新的美感,也呼應東方陰陽虛實的哲理,預估價68萬至89萬港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