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傳統、不斷創新 投資書畫"沉默是金"
師法傳統、不斷創新 投資書畫"沉默是金"
師法傳統、不斷創新 投資書畫"沉默是金"
時間:2007-10-18 00:00:00 來源:
名家
>師法傳統、不斷創新 投資書畫"沉默是金"
10月21日到29日,上海美術館將進行“大千余韻——王仲清從藝60周年國畫展”。提起王仲清,許多書畫愛好者或許會感到陌生,但是提起彩墨連環畫冊《阿詩瑪》、蔡文姬歸漢為題材的《胡笳十八拍》,許多“連迷”肯定不會陌生。在不久前舉行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王仲清的《彝漢一家親》和《南泥灣》,分別拍出了33萬元和22萬元,顯示出市場對于其投資價值的肯定。
王仲清,齋號雙清樓主,曾受教于畫壇泰斗,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第一人”的張大千先生。他的彩墨連環畫《苗山怒火》《阿詩瑪》開創了這一畫種的先河;加上巨制工筆重彩的《胡笳十八拍》《長恨歌》和大型軍史畫《歃血為盟》等,在當時都產生過巨大影響,由此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
1986年王仲清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史館每年都組織書畫館員到各地寫生,參加書畫活動,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目前,王仲清與汪觀清、顏梅華等九位著名畫家并稱為上海文史館“九老”。他的山水畫具有鮮明個性,在畫面上,傳統的皴、擦、點、染等技法似乎不見了,但細看之下又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借助水墨、淡彩、色塊與獨具匠心的構思,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
在當今書畫家中,有一批默默耕耘者,他們師法傳統,又不斷創新,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創作,當他們拿出日積月累的畫稿時,其數量質量及表現的大家風范足以給世人一個驚喜。但由于他們不事張揚,不去炒作,似乎得不到市場足夠的青睞,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對于投資者來說,面對日益復雜的書畫投資市場,關注這些“沉默是金”的畫家,無疑是最好的投資方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