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劉氏五代精品佳作 覽石灣陶藝百年風雨
展劉氏五代精品佳作 覽石灣陶藝百年風雨
展劉氏五代精品佳作 覽石灣陶藝百年風雨
昨日,《耕陶五代暨劉澤棉從藝六十年》畫冊首發式陶藝展在禪城石景宜文化藝術館揭幕,劉氏家族5代共100多件不同時期的精品佳作,同時向市民亮相。
陳云賢、蔡河義、盧漢超、吳志強、麥潔華等市領導及海內外收藏家到場祝賀并觀展。“我們為劉大師從藝六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也為佛山的陶藝發展感到驕傲。”市委副書記、市長陳云賢表示,這次陶藝展發揚光大了佛山陶藝文化。
剪彩之后,陳云賢等與劉澤棉大師一同觀賞栩栩如生的陶藝精品。每走到一件精品面前,劉澤棉都興致勃勃地講述其制作構思和背后的故事,陳云賢邊聽邊點頭微笑。當走到陳云賢在第二屆全國傳統陶藝創新大賽上為劉澤棉頒發“市長獎”的相片面前,兩人相視會心一笑。“佛山人民感謝你!”陳云賢握住劉澤棉的手說。劉澤棉連連感嘆:“我更感謝市委市政府和各界人士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以后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回報大家對我的厚愛。”
在劉大師身旁的佛山新石灣美陶廠人員透露:當年大師拿到30萬元獎金后,別人問打算怎么花這筆錢,大師毫不猶豫地說要回饋社會,因而舉辦了此次陶藝展。走出展覽室,陳云賢又詢問起劉澤棉92歲老母親的身體狀況,劉大師立即將陳云賢領至自己的老母親身旁。陳云賢緊握劉老太太的手說:“你有個值得驕傲的兒子”,隨后還與劉澤棉大師一家合影留念。
這次陶藝展展出了劉氏一門5代100多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以劉澤棉大師的作品為主。展覽還首次出現劉澤棉部分名作的手稿,以示創作構思過程。《耕陶五代暨劉澤棉從藝六十年》畫冊則收集了劉氏5代前后一百多年的作品,記錄了劉氏家族所走過的陶藝歷程,從另一側面反映了石灣陶藝百年來的風雨。
據介紹,劉氏家族是石灣陶藝世家之一,他們不同時期的作品也反映了石灣陶藝發展的縮影:第一代劉輝勝開創石灣公仔“劉勝記”,他是石灣地區制作小型山公人物的第一人,享有“山公王”的美稱;第二代劉佐潮,將市井百態融入創作中,拓寬了石灣公仔的題材……到第四代陶藝傳人劉澤棉,耕耘60載,成為目前石灣陶藝的領軍人物,并成為石灣陶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近日又入選《羊城晚報》評選的“當代嶺南文化名人五十家”,成為佛山惟一入選的文化人;其兒女劉兆津、劉健芬接過接力棒,成為后起之秀。
[劉澤棉簡介]
劉澤棉,1937年出生,佛山石灣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出身陶藝世家的他,14歲就小試牛刀,創作的毛澤東像為其在業界贏得“陶藝神童”的稱譽。
劉澤棉創作了大量的陶藝作品,大多是傳統人物形象,包括羅漢、達摩、鐘馗、皇帝、張飛、文成公主、蔡文姬等,也創作了動物陶塑《大鴨》、《神仙魚》等。1963年金秋他到南海農村深入生活時,以一個老農為形象創作了人物陶塑《喜悅》。1994年6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到佛山視察,看到該作品時連聲稱贊:“栩栩如生”。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與不斷探索,劉澤棉的陶塑技藝已達爐火純青水平,形成“渾厚傳神,技藝嫻熟”的個人風格。《石上羅漢》、《東坡賞荔》、《引福歸堂》、《八仙》等代表作都曾獲得各級獎勵。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