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藝術市場形態下的收藏思考
新的藝術市場形態下的收藏思考
新的藝術市場形態下的收藏思考
如今的中國藝術市場正在飛速發展中,但是這樣的上揚態勢大多是投資的資本力量的拉動,而對于藝術這個部分,真正的收藏行為是支撐其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而在當前這樣的熱錢攪動力量過大的時候,如何去考量在新的市場境遇下的收藏的可能性和實施策略就尤其顯得必要,這也是藝術北京藝術經濟論壇舉辦的初衷所在,畢竟藝術有其遠遠大于資本增值之外的意義。
如今的藝術在市場的帶動下正在經歷一個全球化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引擎很大一方面是市場的動力?!睹绹囆g》雜志的主編Richard Vine認為藝術家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型,一類是傳統型的藝術家,他們強調藝術史的傳承,包括藝術理念、技法等的傳承;第二類是社會激進型的藝術家,他們要利用藝術來達到介入社會、批評世事的作用,批判的姿態很重要;第三類是創造者型的藝術家,就是要在藝術中不斷強調創新。從藝術史本身來看,前兩類的藝術家的作品在19世紀之前是很受尊重而且支持者眾多的,他們比較容易擁有自己的市場。而在19世紀之后創新型的藝術家開始慢慢走紅,因為新一代的買家在參與其中,雙方的合力引導著創作和市場的走向。因為新一代的買家認為他們在商界和實業界是創新者,而他們認同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藝術這一塊他們覺得也要導入自己的價值趨向,所以一些新奇的創新的藝術創作開始被購買和熱門,而如今這樣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大。
《ART NET》雜志的主編Thomas Eller則從一個市場觀察者的角度描述了全球市場的增長,據其數據庫監控顯示,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市場的主流藝術品價格幾乎在這20多年中每年都是以10%以上的幅度在遞增,他認為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藝術品的品質,但是不能忽視是市場和與之有關的各個環節的暢通和配合的力量。他們認為美術館、學者和專業藝術雜志等力量的學術梳理和開發是很重要的工作,包括數據庫的開發和藝術家檔案等資料的完備,這個會提供一個支撐框架。而畫廊、經紀人、拍賣行等環節的配合和發展則是在市場推廣和價格系統的建立方面做出貢獻的,而新的購買力量的加入也正在使這個系統產生著變化。另外他認為新的傳媒系統比如互聯網應該在藝術傳播和資訊共享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降低運作成本和信息盲區,這個有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當然作為市場本身的建議,他提出一個市場分級系統的模型,認為市場應該是有很多層級的,建立這樣的市場體系會讓各個層面的供需獲得對接。
來自西班牙的策展人Javier Duero則是談了多媒體藝術的一個發展現狀,在中國而言多媒體藝術尚處在一個起步階段,但是其在國際上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相對完備的地步,已經有很多的國家成立了專門的基金等來扶持這個藝術門類的發展,而越來越多的推廣和展示活動也為其更大的認同奠定了基礎。
這三位還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認為在如今藝術家作為一個個體其流動性和文化身份已經很多元,很難再以單純的國別去衡量和表示其藝術的價值,也就是說他們基本認為現在的藝術更應該放在一個全球化的框架下來思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