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安飛的“根雕之家”
葛安飛的“根雕之家”
葛安飛的“根雕之家”
時間:2007-10-15 00:00:00 來源:寧海新聞網
名家
>葛安飛的“根雕之家”
 |
有這么一個家庭,丈夫、妻子、兒子均從事根雕藝術,而且各有千秋,都有不俗的成就。女兒雖然還在讀大學,但假期回家也在作坊里幫忙。他們,就是寧海知名根雕師葛安飛的一家人。
葛安飛是黃壇鎮下張自然村人,從16歲隨父親學雕刻以來,至今已在竹根雕的藝術領域摸爬了35個年頭,是寧海工藝美術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因為天性的聰穎和從藝的刻苦,葛安飛練就了獨到的慧眼和過硬的刀功,總能化腐朽為神奇,把一件件毫不起眼的廢棄竹木根變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他的竹根雕作品,曾數十次榮獲全國、省、市各種根藝展覽的大獎。2005年,他被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授予中國根藝美術大師稱號。當時,全國僅有31人獲得該榮譽稱號。
葛安飛的妻子陳翠蓮比他小一歲,她不但是葛安飛根藝創作的主要助手,同時也是跟他心意相通的藝術伙伴。長期在葛安飛身邊耳濡目染,又直接參與藝術品的加工,加上女性特有的浪漫和細膩,使她在選材和作品構思方面都有過人之處。葛安飛的很多創作靈感,最初都來自她的建議。近幾年來,她的《獅》、《知足》、《侶鶴》等作品,多次在省市展覽會獲獎。
葛安飛的兒子葛魏逢,今年已26歲。用子承父業來形容他,一點不為過。出生在雕刻家庭,在童年時他就經常跑到父親的作坊玩,拿著鑿子東敲敲西鉆鉆。或許是父親的遺傳,他對繪畫和雕刻的領悟力很強,有些簡單的技法,一學就會。長大后,他到象山縣職高工藝美術班進修,畢業后就師從父親學根藝雕刻,一學就是4年。與父親葛安飛相比,葛魏逢的想象更為大膽,也更喜歡寫意的手法,2001年,年僅20歲的他以作品《神游》在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十五周年慶典精品大展上獲得銀獎,是當時獲獎者中年紀最小的一個。經過近幾年的磨練,他的技藝又進步了不少,但他也坦然承認,父親畢竟有幾十年的功底,技藝精湛,自己目前還無法超越他,畢竟,搞根雕藝術需要經驗和刀功,而這些都需要用時間來打磨。
葛安飛在城區中山路租了一個店面,一家三口住在店里,專心制作根藝作品。門前車水馬龍,市聲嘈雜,但店里卻是一派寧靜,仿佛是另一個天地。憂郁的蘇東坡、怡然自樂的漁翁、醉渡東海的八仙、栩栩如生的孔雀,一尊尊藝術品美不勝收。店堂后面是小作坊,葛安飛和葛魏逢以制作成品為主,陳翠蓮平時照顧父子倆的起居飲食,空下來就在作坊里篩選材料或加工毛坯,有時看到喜愛的材料,自己也動手做成品。創作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或作品題材無法確定,三人就互相商量、探討,其樂融融。
葛安飛說,他一把年紀了,如今,只是希望兒子和徒弟們能把竹根雕這門技藝發揚光大,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進一步提升寧海竹根雕藝術的品位和檔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