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娘能不能裸裝上陣——杜璞油畫國家大劇院惹爭議
杜麗娘能不能裸裝上陣——杜璞油畫國家大劇院惹爭議
杜麗娘能不能裸裝上陣——杜璞油畫國家大劇院惹爭議
原定于10月8日至10月10日在國家大劇院展覽三天的杜璞油畫展只展覽了一天就遭遇撤展,因畫展中人體與鬼魂引起昆曲《牡丹亭》部分演員的不滿,她們認為杜璞油畫筆下杜麗娘的裸體形象與其在舞臺上創造的青春版人物形象有出入。而一些戲迷也認為,油畫表現太直觀、太西方化,不夠含蓄,感情上接受不了,有損于他們心中的杜麗娘形象。
《牡丹亭》組畫中《幽媾》、《冥誓》、《回生》、《如杭》等表現人體美的畫面統統被取了下來,甚至連有露胳膊露腿的畫面也被取下,由于杜璞覺得人體是組畫中最精華所在,缺了這些,畫展的完整性顯得支離破碎,索性在昆曲《牡丹亭》正式開演前十幾分鐘全部撤展。面對這種爭議,杜璞認為,《牡丹亭》的戲曲里本身就是有神有鬼,有性愛、有情愛,戲曲欣賞是有聲音和舞臺效果,而美術是鑒于形狀,藝術欣賞的不同類型所產生的差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看過杜璞的《牡丹亭》組畫后,中山大學教授、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黃天驥覺得很新奇,裸體表現比較現代,其實《牡丹亭》的唱詞本身也比較暴露,個別地方甚至有些淫穢,只不過中國人的“露”表現得比較含蓄,而杜璞是用過“露”的方法來表現情欲,這必然會引起一些觀眾的不習慣,其實白先勇的《牡丹亭》也與傳統很不同,比如用水袖來表現擁抱,用嘴巴表現情色,油畫表現虛里有實,實里有虛,用油畫寫意的方法來畫《牡丹亭》也是極有意義的。
舞臺上的《牡丹亭》表現的是古典、婉約與含蓄,但杜璞創作的《牡丹亭》比較狂放與張揚,據杜璞介紹,他所創造的《牡丹亭》并不是完全意義上舞臺上的《牡丹亭》,而是自己心中的《牡丹亭》,在他眼里,人體是表現美的最高境界,他希望用當代人的審美情趣來表達傳統題材。
對于爭議,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周華斌卻表示有創意,牡丹亭作為世界口述人類文化遺產,可以再創造,這種新的形式有意義。中央美院遺產學系博士邵彥認為,作品沒有對劇照亦步亦趨,而是大膽地畫出了自己的感覺和想象,在杜麗娘作為鬼魂出現的幾折里,畫成裸體出現,初看令人吃驚,細想卻很貼切《牡丹亭》的“人性解放”主題。邵彥認為,昆曲之動人,在于她能激發觀眾的人生感悟和藝術想象,杜璞畫昆曲,畫出了他對昆曲的個人感受和大膽想象,這是昆曲的成功,也是杜璞畫昆曲的成功。顯然,東方的含蓄與西方的開放是造成此次爭議的主要原因,用國際上通用的符號語言——油畫的技法畫出契合民族特色的作品,這也是中國幾代藝術家不斷探索的主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