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泥土與顏料混合的地方———街頭一間間鄉村小吃店與先鋒畫廊交錯經營,村內一個個最普通的農家院住著中國最前衛的藝術家———走進通州宋莊鎮小堡村,人們能感覺傳統的農業生活與后現代藝術之間的對立與統一。宋莊小堡村是最早一批藝術家的落腳點,10年過去了,全國的當代藝術家開始把這里當成“圣地”,當地政府開始把這里當成是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而普通的北京市民也開始把這里當成一種別致的旅游景觀。
有人說,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都是開發商營造出來的,而宋莊不一樣,它完全是藝術家自發形成的產物。從上世紀末開始,包括方力均、岳敏君、楊少彬、栗憲庭在內的一批成名藝術家從圓明園畫家村遷出,開始在小堡村安營扎寨。10年過去了,這里的藝術家越聚越多,大約駐留了超過千余位藝術家,創造著全國單位數量最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品。
雖然宋莊鎮近來爆發了當地部分農民要求收回已售出房產的事件,但作為宋莊藝術心臟的小堡村仍然風平浪靜。“雖然附近的村有農民在和畫家打官司,但小堡畢竟有這種尊重藝術家的傳統,到目前沒有一個農民提出收房的要求。”小堡村團支部書記李學來告訴記者。
與周邊沸沸揚揚的收房相比,小堡村的農民更樂于與藝術家合作,借助這個資源共謀發展。在小堡村街頭的畫廊中,已經出現了幾家農民自辦的畫廊。記者在一家畫廊內看到,過去的4間瓦房被加高了1/3,屋內的白墻上掛滿了各個畫家的作品。畫廊的主人就是宋莊土生土長的農民,為了能讓自己的畫廊上品位,他還專門聘請了一名藝術總監,幫助他對出售的畫作進行甄別。
與此同時,前來宋莊參觀游覽的市民也越來越多,甚至一些村民專職當上了導游。由于小堡村的畫家居住比較分散,很多初來的城市游客會很迷茫,鑒于這種情況,小堡村的一些村民逐漸自發為游客充當導游,一小時幾十元不等。這些導游大多與一些深居簡出的藝術家是街坊鄰居,不但能夠帶著游客遍游莊稼地深處的小畫室,說不定還能拜訪到一些隱居在此的當代藝術界成名人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