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景觀攝影
這次碰到一家專門做景觀攝影的畫廊,來自韓國,叫做Kim Young Seob Photo Gallery(金英燮寫真畫廊)。當我剛剛進入這個展區時,畫廊老板剛剛離開。雖然沒有直接接觸,作品已經反映出她的趣味:崇尚靜謐、純粹的大自然。用黑白表達最豐滿的自然光彩。所有作品充滿禪意,十分東方。
于是和其中一位女攝影家交談起來。問她的景觀攝影(主要是拍攝樹木、山石、沼澤等)在韓國有市場嗎?她微笑答道,韓國人的感情特別豐富,對自然形態尤為關注。所以才會出現像我們畫廊這樣專門做景觀攝影的畫廊。2003年成立以來,反響不錯。但是在中國,風光攝影并沒有良好市場,難以賣出好價錢。唉,我想,那可能是中國的 “糖水片”太多吧!
紀實攝影
這次展出經典攝影的畫廊也有幾家,都是北京的。因為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很低的欣賞門檻,這些作品格外受到普通觀眾的青睞。BB畫廊推出著名攝影家呂相友的領袖系列作品,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等的標志性照片,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眼球!很多人上前詢價,BB畫廊的總監呂敏女士卻說,這些作品僅僅展示,現在還不能賣。現在市場很不成熟,呂相友先生又剛剛去世。現在賣了,是對先生的極大不尊重!所以,只做宣傳展示,但觀眾反響非常熱烈。798百年印象畫廊,是攝影畫廊中的老品牌了。聽說老板陳光俊最近天天加班,可見賣得火熱。展區對著過道的那面墻,掛了三張大幅在泳池旁拍攝的夢露人像作品,又經典又新穎,讓觀眾不得不停下來探個究竟!而內墻展示的楊延康、宋朝等人的中國紀實作品,
藝術北京是一場饕餮盛宴,葷菜、素菜、中餐、西餐都有。油畫和雕塑,當然是主菜。可我偏偏更愿回味其中的“紅酒”和“甜品”:攝影和西方藝術品。攝影就好比這紅酒,雖為陪襯,但也是整場宴席的出彩之處,散發醇厚美感。西方經典藝術大師的作品就仿若甜品,只需一點點,讓人賞心悅目。本次博覽會,展出西方經典藝術大師作品的畫廊只有兩家,但是他們帶來的數十位大師的作品,的確讓人味蕾愉悅。
文/杜卡
在這樣一個喧鬧的博覽會上,帶給觀眾沉靜的人文力量。映藝術中心,是個年輕的畫廊,但是展出呂楠的西藏人物作品,卻是重量級的經典。讓人想起溫克爾曼的偉大話語: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北京啟雅藝術視覺空間,展示了侯登科、蔣少武、姜健等的攝影,看上去成果還不錯,有好幾個標簽都已貼上小紅點,那就是成交了!而且,詳細問來,這些小紅點并不是單幅賣出,而是代表此張照片所在的整套系列賣出。呵呵,只批發,不零售!前段時間宣傳很多的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這次展示了創始人榮榮和映里共同收藏的海外經典攝影,包括荒木經椎、植田正治、曼·雷、羅伯特·弗蘭克等人的照片,也是只展不賣。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是非贏利機構。中國臺灣的德山畫廊,展出陳界仁的《屋頂》系列、《辦公室》系列等,都是美術館級的作品了。
新銳攝影
新銳攝影是不少的,尤其受到海外畫廊的青睞。美國的前進畫廊(Front Line Contemporary)展出彭凱林的《Background》系列,西班牙的Estiarte畫廊推出張大力的《對話》,意大利的Contemporary Arts Society強力推出中國30歲以下年輕藝術家的新銳私攝影,日本的Base Gallery 推出伊賀美和子的《黃瓜女孩》,韓國麥香畫廊推出法國畫家Anne-Catherine-Becker-Echivard的魚頭系列作品,擬人仿真,可愛中透出黑色幽默。美國的Michael Petronko Gallery推出中國藝術家王衛的《水下三十分之一秒》,由8張燈箱照片組成,配上若有若無的背景音樂。8張照片加一張背景音樂CD,以30萬人民幣賣出!不過,這個板塊雖然活躍,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存在大量的資本炒作行為。目前的高價也伴隨著高風險。就看藏家是否有深厚功力,撥開迷霧采摘花朵了。
西方藝術品
順便說說“甜品”。在這樣一場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大型博覽會上,偶爾看到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亨利·馬蒂斯(Henry Matisse),巴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約翰·米羅(Joan· Miro),勞爾·杜菲(Raoul· Dufy),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湯姆·維瑟曼(Tom· Wesselman),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這些西方經典大師的作品,怎能不叫人陶醉!來自德國的Hafenrichter &Flugel畫廊和美國的Russeck畫廊 ,帶來的這些大師的版畫和少許原作,讓中國觀眾非常喜歡。清新跳動的顏色,精巧的構圖,經典的題材,真是討人歡心!可是胖胖的德國老板和美國老板均很無奈地告訴我,他們兩家到閉幕那天還沒有賣出任何作品……為什么價格不比中國當代藝術品貴,都是世界級經典大師,而且送到中國收藏家門口,還是沒人買呢?按照他們的思路,非常想不通。巧的是,“藝術北京”閉幕的同一天,紐約佳士得精選了13幅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巨匠畫作在北京王府半島酒店預展,并將于11月在紐約拍賣。經典的震撼不會隨著時間而磨滅。觀眾把不算寬裕的展廳擠得滿滿當當。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 、阿歷克謝·馮·亞夫倫斯基(Alexej von Jawlensky)、卡米勒·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等人的作品,美得快讓人窒息!可是當問及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葉正元和中國區拓展部董事翁曉惠,這些作品會有中國人收藏嗎?答案卻并非那么樂觀。他們共同的意思是:國際上的藏家,他們是收集了國際的藝術品,而不僅是自己國家的那個板塊的東西。而中國的收藏家99%都是收藏中國的東西。所以,雖然這些經典和中國某些當代藝術品價格相當,但是他們并不指望這次巡展能立竿見影地在中國找到客戶。慢慢培養,萬事開頭難。拍賣行巨頭佳士得有這個信心和耐心,希望那些歐美畫廊的主人們也能了解中國國情,從長計議吧!
呂楠 《點燈母女》 攝影作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