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2日 下午兩點,“喜入迷途”學術研討會于北京朝陽區(qū)國際藝術城環(huán)鐵時代ART美術館內(nèi)舉行。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學者大家匯聚一堂。以王華祥版畫素描個展“喜入迷途”為切入點進而深入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和境遇。
尹吉男結(jié)合這次展覽,研討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尹吉男首先做了開場白。 從85新潮美術到卡通一代,尹吉男先闡述了中國當代藝術大的背景,認為王華祥的個展從“近距離”到“喜入迷途”在一定層面上見證了文化歷史的發(fā)展。尹吉男說新生代有兩個主題:成長和青春。王華祥和新生代同時期的藝術家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精神也在不斷成長,而且精神的成長期仍然處于一種青春激情的狀態(tài),充滿興趣的地方仍然很多。
文渻模本次展覽和研討會的策劃人KU 藝術中心的文渻模(S M,Moon)用了近四個月做這次展覽。他認為中國和韓國雖然在文化和傳統(tǒng)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欣賞藝術方面,都是用心靈的,因此中韓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中國當代藝術中也確實是有很多值得用心欣賞的藝術品,譬如這次展覽我們看到的王華祥的版畫和素描作品。
鄧平祥美術評論家、湖南美協(xié)副主席鄧平祥認為理解一個藝術家,就要把他放到中國的時代大背景當中去考察。他還說不了解一個人和他的思想性格,就很難了解他的藝術。比如藝術家王華祥,他的人和作品就比較典型,是與我們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在舊有的文化規(guī)則失效后,藝術轉(zhuǎn)向了野性和感性,王華祥就處于這種形勢下,向野性發(fā)展,自然而不作態(tài)。雖然他也從規(guī)則中走來,但他卻敢于用野性和感性去對抗所謂的文化規(guī)范。除了野性和感性外,還有一種對抗文化規(guī)范的東西:流氓性和痞子性。這兩種特征的相同之處就是真實,與體制的假正經(jīng)是絕對不相容的。以古典的標準和以國家意志的標準來看待中國當代藝術都是不恰當?shù)模菀桩a(chǎn)生一種文化的錯位。我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解應該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痞子性和流氓性的解構(gòu)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走到了它的終點,借野性重構(gòu)新感性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了。
語言形式作為藝術的本體,王華祥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他的藝術大的特點就是從版畫的認識論出發(fā),展開了自我角度去審視周圍的世界,改變了本我的表達。王華祥的素描是一種精神的素描和藝術的素描。他的多年實踐否定了素描只是藝術基本功而不能成為藝術品的的論斷。
李曉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曉峰說通過王華祥的作品使我們想到了自己成長的時代和這個時代的獨特心理。建構(gòu)和解構(gòu)、正統(tǒng)和反叛、學院和在野這些二元對立的話語,仿佛是雙重身份的引導一直存在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種種活動中。在矛盾中,發(fā)現(xiàn)了藝術極有價值的張力,
以本次展覽的素描和草圖來說,這是私人化隨意性下意識的創(chuàng)作結(jié)果,本不應該公之于眾,但卻成為了這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版畫在當代也是邊緣畫種,比如徐冰就有很好的版畫基礎,正是這些藝術大家的存在才使得中國當代藝術顯示出一定的魅力。
這種二元對立的矛盾思想也反映在王華祥的飛地藝術坊上。這個非學院的美術教育機構(gòu)以素描教學為招牌,從術史上看強調(diào)造型寫生,其實它又是很學院很技術性,甚至很現(xiàn)實。所以飛地進行著與學院有關的卻又非學院的方式活動。
在八十年代中國當代藝術最為活躍,出現(xiàn)了一股當代的藝術思潮。那段歷史正是王華祥這個年齡段的人所經(jīng)歷的。從八十年代后到現(xiàn)代,這些藝術家近四份之一的藝術里程的價值評估是值得關注的,而且這段時間還出現(xiàn)了八零后、新人類等,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新生的藝術哪?
王明賢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王明賢從身份的角度談了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看法。比如王華祥,他既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教育家,還是一個活動家,像他這樣能把幾種身份結(jié)合得很好的人真的是很少。從教育上說,他創(chuàng)辦飛地藝術坊,從活動上說,他在環(huán)鐵藝術城策劃組織各種藝術展覽節(jié)日。中央美術學院的教育在78年后是比較不成功的,沒有培養(yǎng)出藝術家來,而85新潮美術開始浙江美術學院浮出。88年中央美術學院出現(xiàn)了方力鈞、王華祥、劉小東 等人物,90 年代的中國當代美術史浙江美術學院退后,中央美術學院開始躍出。
中國現(xiàn)代版畫30年代開始出現(xiàn),80年代出現(xiàn)了徐冰、王華祥、蘇新平等版畫大家,由此版畫進入了當代狀態(tài)。這次王華祥的展覽在某種程度上也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20年的一個縮影。
彭鋒北京大學教授、批評家彭鋒說王華祥的思想很活躍,作品觀念性很強,而且手還很巧,很有技術性。一般人不容易將兩種統(tǒng)一,但是王華祥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為什么?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交錯,就是一會兒創(chuàng)作,一會兒思考,在思想和動手之間來回切換;另一個是交織,空間混合在一起。
李鐵軍環(huán)鐵時代Art 美術館館長李鐵軍說王華祥是悟到人生的人,是技術無關的藝術家,是正在參與當代藝術的悟道者。
聞正
現(xiàn)代藝術部落主持聞正認為評價藝術家很困難,尤其是當代藝術家。王華祥的藝術植根于東方氣韻的土壤,有巨大的藝術沖力。他的非藝術思想令自己感到“恐懼”,因為他把一切固有的藝術都摧毀了。
尹吉男80年代之前大多藝術品都與意識形態(tài)相關,不是私人空間。在當代藝術中活躍的大家有不少也都是版畫出身:方力鈞、劉煒、尹朝陽等,而且他們大都是“雙搶老太”,版畫、油畫都行。
蘇新平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教授蘇新平:重新看過去的作品,有一種時代的刺激感。我比較同意鄧平祥的觀點:從王華祥格格不入的個性和二元對立的角度看他在版畫上不斷顛覆傳統(tǒng)和改進創(chuàng)新的過程。
王華祥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華祥: 一開始辦這個展覽我不自信,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但后來在KU藝術中心的極力勸說下,我從過去的作品中揭開了封存的記憶,借助外人的眼光看到了這些作品的意義。不合適宜才有價值,也符合我的性格。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從 “近距離”到 “整容”,我不斷觀察自己、解剖自己、否定自己。看重真實,不會為任何身外之物而妥協(xié)。
——關于“喜入迷途”學術研討會
2007年10 月12 日 下午兩點,“喜入迷途”學術研討會于北京朝陽區(qū)國際藝術城環(huán)鐵時代ART美術館內(nèi)舉行。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學者大家匯聚一堂。以王華祥版畫素描個展“喜入迷途”為切入點進而深入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和境遇。
尹吉男
結(jié)合這次展覽,研討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尹吉男首先做了開場白。 從85新潮美術到卡通一代,尹吉男先闡述了中國當代藝術大的背景, 認為王華祥的個展從“近距離”到“喜入迷途”在一定層面上見證了文化歷史的發(fā)展。尹吉男說新生代有兩個主題:成長和青春。王華祥和新生代同時期的藝術家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精神也在不斷成長,而且精神的成長期仍然處于一種青春激情的狀態(tài),充滿興趣的地方仍然很多。
文渻模
本次展覽和研討會的策劃人KU 藝術中心的文渻模(S M,Moon)用了近四個月做這次展覽。他認為中國和韓國雖然在文化和傳統(tǒng)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欣賞藝術方面,都是用心靈的,因此中韓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中國當代藝術中也確實是有很多值得用心欣賞的藝術品,譬如這次展覽我們看到的王華祥的版畫和素描作品。
鄧平祥
美術評論家、湖南美協(xié)副主席鄧平祥認為理解一個藝術家,就要把他放到中國的時代大背景當中去考察。他還說不了解一個人和他的思想性格,就很難了解他的藝術。比如藝術家王華祥,他的人和作品就比較典型,是與我們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在舊有的文化規(guī)則失效后,藝術轉(zhuǎn)向了野性和感性,王華祥就處于這種形勢下,向野性發(fā)展,自然而不作態(tài)。雖然他也從規(guī)則中走來,但他卻敢于用野性和感性去對抗所謂的文化規(guī)范。除了野性和感性外,還有一種對抗文化規(guī)范的東西:流氓性和痞子性。 這兩種特征的相同之處就是真實,與體制的假正經(jīng)是絕對不相容的。以古典的標準和以國家意志的標準來看待中國當代藝術都是不恰當?shù)模菀桩a(chǎn)生一種文化的錯位。我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解應該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痞子性和流氓性的解構(gòu)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走到了它的終點,借野性重構(gòu)新感性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了。
語言形式作為藝術的本體,王華祥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他的藝術大的特點就是從版畫的認識論出發(fā),展開了自我角度去審視周圍的世界,改變了本我的表達。王華祥的素描是一種精神的素描和藝術的素描。他的多年實踐否定了素描只是藝術基本功而不能成為藝術品的的論斷。
李曉峰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曉峰說通過王華祥的作品使我們想到了自己成長的時代和這個時代的獨特心理。建構(gòu)和解構(gòu)、正統(tǒng)和反叛、學院和在野這些二元對立的話語,仿佛是雙重身份的引導一直存在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種種活動中。在矛盾中,發(fā)現(xiàn)了藝術極有價值的張力,
以本次展覽的素描和草圖來說,這是私人化隨意性下意識的創(chuàng)作結(jié)果,本不應該公之于眾,但卻成為了這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版畫在當代也是邊緣畫種,比如徐冰就有很好的版畫基礎,正是這些藝術大家的存在才使得中國當代藝術顯示出一定的魅力。
這種二元對立的矛盾思想也反映在王華祥的飛地藝術坊上。這個非學院的美術教育機構(gòu)以素描教學為招牌,從術史上看強調(diào)造型寫生,其實它又是很學院很技術性,甚至很現(xiàn)實。所以飛地進行著與學院有關的卻又非學院的方式活動。
在八十年代中國當代藝術最為活躍,出現(xiàn)了一股當代的藝術思潮。那段歷史正是王華祥這個年齡段的人所經(jīng)歷的。從八十年代后到現(xiàn)代,這些藝術家近四份之一的藝術里程的價值評估是值得關注的,而且這段時間還出現(xiàn)了八零后、新人類等,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新生的藝術哪?
王明賢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王明賢從身份的角度談了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看法。比如王華祥,他既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教育家,還是一個活動家,像他這樣能把幾種身份結(jié)合得很好的人真的是很少。從教育上說,他創(chuàng)辦飛地藝術坊,從活動上說,他在環(huán)鐵藝術城策劃組織各種藝術展覽節(jié)日。中央美術學院的教育在78年后是比較不成功的,沒有培養(yǎng)出藝術家來,而85新潮美術開始浙江美術學院浮出。88年中央美術學院出現(xiàn)了方力鈞、王華祥、劉小東 等人物,90 年代的中國當代美術史浙江美術學院退后,中央美術學院開始躍出。
中國現(xiàn)代版畫30年代開始出現(xiàn),80年代出現(xiàn)了徐冰、王華祥、蘇新平等版畫大家,由此版畫進入了當代狀態(tài)。這次王華祥的展覽在某種程度上也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20年的一個縮影。
彭鋒
北京大學教授、批評家彭鋒說王華祥的思想很活躍,作品觀念性很強,而且手還很巧,很有技術性。一般人不容易將兩種統(tǒng)一,但是王華祥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為什么?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交錯,就是一會兒創(chuàng)作,一會兒思考,在思想和動手之間來回切換;另一個是交織,空間混合在一起。
李鐵軍
環(huán)鐵時代Art 美術館館長李鐵軍說王華祥是悟到人生的人,是技術無關的藝術家,是正在參與當代藝術的悟道者。
聞正
現(xiàn)代藝術部落主持聞正認為評價藝術家很困難,尤其是當代藝術家。王華祥的藝術植根于東方氣韻的土壤,有巨大的藝術沖力。他的非藝術思想令自己感到“恐懼”,因為他把一切固有的藝術都摧毀了。
尹吉男
80年代之前大多藝術品都與意識形態(tài)相關,不是私人空間。在當代藝術中活躍的大家有不少也都是版畫出身:方力鈞、 劉煒、尹朝陽等,而且他們大都是“雙搶老太”,版畫、油畫都行。
蘇新平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教授蘇新平:重新看過去的作品,有一種時代的刺激感。我比較同意鄧平祥的觀點:從王華祥格格不入的個性和二元對立的角度看他在版畫上不斷顛覆傳統(tǒng)和改進創(chuàng)新的過程。
王華祥
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華祥: 一開始辦這個展覽我不自信,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但后來由于KU藝術中心的極力勸說下,我從過去的作品中揭開了封存的記憶,,借助外人的眼光看到了這些作品的意義。不合適宜才有價值,也符合我的性格。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從 “近距離”到 “整容”,我不斷觀察自己、解剖自己、否定自己。看重真實,不會為任何身外之物而妥協(xi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