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年展新人生猛,快搶!
雙年展新人生猛,快搶!
雙年展新人生猛,快搶!
觀展人數達到10萬人,近600件參展作品超過三分之二被買走,新人作品幾乎被搶購一空,買家、藏家還連連嘆息沒買“過癮”……昨天,已經公開展覽一月之久的“重新啟動”2007第三屆成都雙年展(以下簡稱雙年展)正式落幕。新人成為最大的贏家。
新人奇跡:差點落選卻最搶手
相信對這次新人特展部分作品留意的人都會注意到,有一組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估計會讓你有些忍俊不禁,肯定會記憶深刻:那一個個肥肥的、長著四個眼睛飛在天上的胖娃娃———《看看,看看看》系列綜合材料畫作。幾乎每一個前來觀看的人,都會好奇地走到畫前,看看這幅顯得格外醒目的畫的作者究竟是誰,郝建濤 ———一個以前并不為人熟知的名字。
郝建濤是誰?在雙年展畫冊上有一段簡短的介紹:1982年生,2007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此外,無從了解更多。“這個娃娃還是爭氣!”雙年展藝術總監馮斌在說起自己這個剛剛畢業、已經25歲的學生時依然喜歡用“娃娃”來開頭,他說,郝建濤是四川美術學院最后一個入選本屆雙年展新人特展的學生,在最后一刻,郝建濤終于搭上了本屆雙年展新人特展的末班車。
“我最初只是想參加這次雙年展,沒有想其他。”顯得很精干的郝建濤笑著說,他也沒想到自己的作品竟然在雙年展一開始就成了引人關注的焦點。而讓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組胖娃娃竟然被幾個藏家同時看中,最后以兩、三萬元一幅的價格被搶購一空!不僅如此,還有沒買到他畫的藏家更是緊追不舍,提出“訂貨”的要求。跟郝建濤一樣來自四川美術學院、現在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李杰更是沒有想到,不僅他送交雙年展的畫被全部購買,更有多家畫廊提出了要跟他簽約,其中還有一家來自美國的畫廊!“我們四川美術學院的8名參加新人特展的學生的作品全部都被買走了,一幅都沒剩下!”馮斌頗為自豪地說。
買家直呼:簡直沒買過癮
成都現代藝術館副館長王馳表示,2001年的第一屆上,新人作品雖然引來了很大關注,但真正賣出去作品的只有寥寥數人,而在2005年的第二屆上,新人特展作品賣價偏高的情況下,賣出了大約100余萬元的作品,而本屆雙年展新人特展的作品據,他了解:幾乎全部賣出,并在學生們要價都不高的情況下賣出了 120多萬元的作品!馮斌透露說:僅僅臺灣山藝術基金的林明哲先生就在新人作品上下手了50多萬元,而且還告訴他“簡直沒買過癮”!和林明哲一樣感覺不過癮的還有雙年展主席鄧鴻:他買下了上百萬元的作品,但過后仍然覺得“應該再買兩、三百萬的作品”!
雙年展·展望
水墨何時能畫我們的城市?
“終于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昨日下午,在本屆雙年展最后落幕的那一刻,雙年展藝術總監馮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后說,本屆雙年展的舉辦總體而言無疑是成功的。
“藝術需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更要解決發現了的問題。”馮斌有些沉重地說,作為學術性很強的雙年展,本身就應該主動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國畫的問題不是新問題,而是個老問題了。”但卻從來沒有一個大型藝術展像成都雙年展這樣公開地把問題拋出來,并用行動來嘗試探討解決的途徑。“比如國畫普遍與生活現實脫節的問題,一直都存在。”馮斌說,到現在,大家一想到國畫,最容易想到的還是那些花鳥蟲魚、仕女、古人,“老藝術家有那樣的經驗,就是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一到錦江邊就能感受到田園牧歌的味道,但現在的年輕人還是畫這些,他們根本沒有那樣的經驗,卻還是畫那些,而很少想到用自己的筆墨去表現我們身邊現時就在過著的生活,表現我們的城市。”
“水墨只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以前是人們把自己禁錮了。”馮斌笑著說,這次本屆雙年展上出現的用水墨技法表現身邊常見的摩托車、拖拉機等,不僅表現了以前沒有表現過的內容,而且技法上也相當成熟,正好給了人們一個啟發:水墨其實確實可以用到這些方面的! “以水墨為主將成為以后成都雙年展的固定主要內容。”成都雙年展主席鄧鴻表示,計劃今后成都雙年展將把水墨一直延續下去。預計在今后的成都雙年展上,可能選拔更多的藝術新人參加新人特展,“要讓這一塊特色顯得更亮!成為成都雙年展的重要品牌”。本組采寫
記者 宋曉松 實習記者喬雪陽 李彥赤
雙年展·回顧
最難的
是讓人為你掏錢
第一屆成都雙年展舉辦時就率全國之先推出了新人特展,新人特展成了成都雙年展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靚麗風景線。“如今,成都雙年展已經舉辦了三屆,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一屆新人作品大受歡迎之外,往屆的“新人”如今是否借助雙年展平臺走向了更高的層面?就此,本報展開了回訪。
參加第一屆雙年展的周楠,是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01年畢業生。回想當年,周楠的記憶已模糊,周楠和同學們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規格的展覽,他們掛好自己的畫后就紛紛跑到陳列名家作品的展區里參觀……周楠不知道,一個清瘦、光頭的白胡子老人已在她作品前駐足流連,他就是瑞士著名收藏家烏里·希克———原瑞士駐華大使。他在看過周楠的作品后,專程約她在北京見面,并買了兩幅作品。如今,在他位于瑞士盧塞恩一座小島上的城堡里,陳列著油畫、影像、裝置等數千件中國當代藝術品,其中也包括周楠的作品。跟周楠一樣在會展上獲得意外驚喜的還有她的同學周晶,現在在四川美術學院當老師的她當年帶去了“漬”系列的8幅畫,其中3幅被雙年展主席鄧鴻收藏,另一幅被深圳的何香凝美術館收藏。現在的周晶,除了在四川美術學院有工作室,還在北京酒仙橋藝術區有工作室,作品價位動輒數萬。
2005年7月,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學生陳欣剛本科畢業。當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新人特展的邀請函發到系里時,陳欣自然而然獲得了推薦,帶去了兩個系列共7幅油畫:《瘋狂的理性》系列和《追逐的模式》系列,除了一張自己想留作紀念的和一張需要留給學校的之外,其他5幅畫全部被臺灣地區的著名收藏家林明哲買走———從那一年起,林明哲長駐成都,專心開拓這片得天獨厚的藝術市場。
“成都雙年展對我們來說意義太重大了!”無論是參加第一屆的周楠、周晶,還是參加第二屆的陳欣,在接受采訪時都說到了這同樣一句話,他們表示:是成都雙年展讓他們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認同:讓人認同你的作品已經不容易了,而讓人由認同而花大價錢來購買更難———很多本來有希望成功的藝術家,就是因為長期得不到認同,最終選擇了放棄。
特別提醒:報名并提交作品參加本報“你也能參加雙年展活動”的讀者請注意,如果你想取回作品,請帶上身份證件及畫作印鑒,于下周一到下周五到紅星路二段159號成都報業大廈14樓領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