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畫展示中國形象
今年8月,由世界華人協會主辦的“2007世界杰出華人獎”頒獎典禮在澳門舉行。在包括曾憲梓、楊受成等來自世界各地的18位杰出獲獎華人中,中國青年畫家張龍新格外引人矚目。他是華人美術界惟一獲此殊榮的人。張龍新擅畫長城,那氣勢磅礴的畫卷,渾厚凝重的運筆,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長城是張龍新近些年著意表現的一個主題。他筆下的長城把中華歷史的民族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帶到了世界各地。2002年,聯合國為慶祝世界文化遺產年,曾邀請張龍新到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張龍新中國畫長城系列作品展”。展出的組畫《世界奇跡——中國長城》,由36幅畫組成,全長108米,分別描繪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主要關隘和四季風貌。展覽吸引了不少國外書畫愛好者,他們在連綿的長城畫卷前駐足贊嘆。
作為中國形象的展示,張龍新的長城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此后,張龍新不斷收到海外邀請,他曾經赴美國參加聯合國60周年慶典活動,到日本參加美術家交流活動,2005年獲得了柬埔寨王國頒發的國際文化交流金質獎章。
張龍新作品 《長城》系列
崇山峻嶺不見樹木
曾經有人這么評價張龍新的長城畫:“秦磚漢瓦被他沉甸甸地收藏在心里,古韻遺風被他郁郁蒼蒼地潑灑在紙上。”張龍新在他近30年的藝術道路上,走過了從人物素描、色彩訓練到熟悉與掌握中國畫傳統的筆墨技法,繼而博采眾家之長的過程,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張龍新曾有一段時間在長城腳下工作,有機會貼近長城,熟悉長城。他不僅畫過無數幅長城的寫生稿,還走訪過研究長城的專家學者。
看張龍新筆下的長城作品,人們會發現,他把長城畫得既嚴謹細膩,又自然率意。張龍新有良好的寫實技藝和工筆表現基礎,對畫面中峰峰嶺嶺的來龍去脈都有清楚的交待。他創作的《萬里長城圖》中,一百多米長的山水畫卷依四季展開,畫面具有很強的實鏡感。但張龍新的長城畫卷絕不不僅僅是對自然的記錄和照搬。他喜歡把山畫成金字塔形,從而造成較強的穩定感。有時,峰巔直抵畫面頂線,產生挺拔之勢。他的畫中樹木不多,即使畫萬山紅遍的秋景,也很少畫具體楓林,那染遍群山的紅色仿佛片片紅云。他的長城畫中的山峰大都不長樹木,只以其裸露的形體姿態顯出大山的雄壯、風骨和氣韻,體現出一種特別境界和精神。
文人畫家擅長思考
張龍新出生于江蘇連云港市,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三屆碩士課程研究生畢業。他是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品鑒定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副秘書長、文化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與長城結緣已經有十幾個年頭。
張龍新在十多年前以畫人物畫為主,所作人物畫系列《濟公百圖》曾獲得人物畫一等獎。那時,對于22歲的張龍新來說,是他在藝途中打響的第一炮。以后,他轉攻山水,十幾個春夏秋冬過去了,他在山水畫創作上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十幾年來,他數十次翻山越嶺,登臨關隘,寫生體悟,創作了若干長城題材的山水系列作品。他的長城長卷(高2米、寬138米,被中國長城博物館收藏),靈活地采用了山水畫的傳統技法,再現了長城沿線的山川地貌特征和長城雄姿。
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就,青年畫家張龍新依然在不停地畫著。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看上去很文氣,少言不茍,是一種思考型性格的人。的確,他長城畫中,透出的是自然的理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