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古玉收藏進入黃金時代
民間古玉收藏進入黃金時代
民間古玉收藏進入黃金時代
2007年10月9日,首屆中國民間古玉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此次展出堪稱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民間古玉器展覽,眾多專家和古玉收藏愛好者約200余人將現場擠得爆滿。
6000年古玉現身京城
展覽將持續到10月13日,開幕當天眾多國內著名專家到場,舉辦了“古玉器研究高層論壇”。展出的藏品都是由中國古玉器研究會精心挑選的古玉器珍品,多達300件,從新石器時期到清代,歷史跨度超過6000年。
據主辦方介紹,內涵豐富的古玉器代表了當時最高的生產力水平、藝術成就與文化思想等。藏品覆蓋地域范圍廣,這些玉器涵蓋了從史前時代至近現代完整的玉器發展史,向世人全面展示了民間藏玉的風采。以新石器時期古玉器為例,包括了陜西甘肅地區的齊家文化、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以及長江中下游流域的良渚文化三大塊中華新石器時期文明遺存的古玉器。
齊家古玉是核心
展品中,由中國古玉器研究會甘肅分會會長杜義德提供的齊家文化古玉系列展品,是對黃河上游地區考古的重要發現,它們對南京博物院汪遵國提出的“齊家古玉是中華古玉的核心之一”的論斷,也是最重要的實物佐證,也是這次展覽的重要熱點和看點。包括齊家文化的玉璇璣、玉牛首飾、玉七璜聯璧等珍貴展品,其中齊家綠松石鑲嵌璜上鑲嵌的綠松石彼此之間可謂嚴絲合縫,密不透風,4000多年前的古人工藝令人匪夷所思。另外,展品中的周代青玉鳳柄人首凸牙尖刃寬匕,人首形象威武兇悍,張牙利齒之狀與虎視眈眈的動勢,反映了西周之后霸強林立、相互侵吞的歷史形勢。西漢藍晶夔龍佩,整個佩件用藍色水晶透雕而成,極具張揚而浪漫的情調,既有威猛雄強的姿態,又有飄逸飛舞的韻味。唐代圓雕青玉女俑(一組6件),為大小高低不一的女立俑,造型生動,豐頰圓臉,挽發成髻,面帶笑容,蘊含秀氣,似為皇族墓隨葬品。
古玉收藏引發銀行關注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愛玉,翻開中華文明史就等于翻開了一部中華古玉史。高古玉作為中國玉文化的精髓和源頭,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化身。古往今來的藝術品交易中,古玉是最受尊崇的品種。古玉器不僅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化遺物之一,同時在收藏界、學術界對它的關注也是由來已久,至今也是文博界可以移動的六大門類之一,已經發展自成體系的玉文化學科。當前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得涉足古玉收藏的人士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人們的理財觀念已經悄然變化,逐漸放棄了存錢保值的單一信條,黃金有價玉無價,更是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古玉器收藏具有保值、升值的作用。
“藝術品收藏將成為最賺錢的投資產業”——半個世紀前《財富》雜志做出的著名斷言,正在中國得到印證。中國藝術市場空前火爆,改革開放后在短短20年間,中國已經成為藝術品經營發達國家,藝術和財富空前結合,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地區,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近年來日趨火爆,現在很多企業家已經轉變為職業收藏家,收有上千萬元甚至過億元藝術品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企業家還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收藏博物館。
面對投資收藏的旺盛需求,國內銀行開始針對藝術品市場有一定知識并感興趣的高端客戶群體推出“藝術品投資計劃”理財產品,以現代藝術品做題切入收藏市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向標,一旦銀行將來動用金融投資的方式激活玉器收藏市場,收藏界春風又綠江南岸時,藝術品中從古至今最尊貴的奢侈品——玉器題材,將受到熱烈追捧,高古玉中的稀缺精品將創出新世紀天價。經濟的迅猛騰飛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回歸,這都給古玉投資收藏營造了最好的社會大環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