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化——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學生作品聯展
疊化——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學生作品聯展
疊化——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學生作品聯展
時間:2007年10月19日-11月18日
地點:浦東新區圖書館
疊化——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學生作品展是中國第一代學院派20位年輕新媒體藝術家作品的集中展示,作品類型為互動裝置、機械裝置和錄像裝置。他們專注于新技術帶來的新的可能性,以此為契機滲透當代藝術領域,力圖以自身的實驗精神為當下現實和社會表層拓展新的觀察方式,建立有效的溝通途徑,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態度并獲得真正的認識。
作品類型
互動裝置、機械裝置,錄像裝置。
策展人推薦藝術家及作品介紹
石川
1983生于上海
2002年畢業于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
2003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
現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
個展
2006年“開門見山”青年藝術家車輪聯展《空格》紅門局一號杭州
主要群展
2007年大聲展聽游記《延長綠色》上海大寧國際廣場上海
2006年“沒事”當代藝術展《解散的21厘米》胡慶馀堂中藥博物館杭州
2005年“不插電”藝術展《9.8》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杭州
2004年“亂碼”80后青年藝術家聯展《抓緊了,別放手》杭州師范美術學院現代藝術館杭州
作品介紹和陳述
《響亮》
形式:機械/投影裝置
介紹:
在墻上放置數個經過改裝的高音喇叭,喇叭口間歇地吹出肥皂泡,泡泡內充入的是白色的氣體(氣體暫定為舞臺煙霧機在后臺生成),攝像頭實時捕捉下白色泡泡的空間位置,計算機計算后實時地將事先準備好的文字或者圖像內容投影到泡泡上,因為泡泡內充了白色氣體,所以可以反射出投影機投出的影像,產生圖像在空間中可以觸摸的錯覺,并且圖像跟隨泡泡移動,圖像便不再局限于二維的平面體驗,喇叭暫定不出聲,僅作為一個象征性的符號。
蔣竹韻
1984生于杭州
2003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
2007年畢業與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群展
2007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第一屆本科畢業作品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展覽館)
2006“沒事了”當代藝術展(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舊廠房)
2006上海雙年展國際學生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2006“1/9”青年藝術家聯展(上海比翼藝術中心)
2005“聲想”聲音裝置展(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
2005“本月電費0。590元/度”不插電當代藝術展(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
2004“水果刀”青年藝術家聯展(上海比翼藝術中心)
2004“亂碼”青年藝術家聯展(杭州師范美術學院當代美術館)
主要聲音藝術活動演出
2007上海大聲展聲音單元(上海大寧國際廣場)
2007 NOISHANGHAI系列(上海live bar)
2006杭州二皮聲音藝術節(杭州凡人樂墅)
2006可愛的上海音樂(上海正大MOMA)
2006 NOISHANGHAI系列(上海育音堂)
2005“休克”電子噪音雙人專場(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05杭州二皮聲音藝術節D0D0D0D+MARPIDO(杭州31#)
2004“家庭暴力”個人現場(杭州金欣公寓)
2004杭州第二層皮實驗音樂節(杭州31#)
2004參與樂隊DODODO上海,南京專場
展覽策劃
2006“開門見山”杭州青年藝術家車輪聯展(杭州紅門局1#)
2005“本月電費0。590元/度”不插電當代藝術展(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
榮譽
2007作品《聲劑斗柜》獲中國美術學院優秀畢業創作獎
2006作品《聲之秤》獲上海雙年展國際學生作品展銀獎
2005作品《溫度的頻響》獲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創作一等獎
作品介紹和陳述
《視力/秤2#》
作品形式:影像裝置
介紹:
天平的兩個托盤上方均安裝有攝像頭,攝像投捕捉各自一方投影儀輸出在托盤上的圖像,產生視頻回饋,即無數疊加并延伸的圖像。天平托盤的上下交錯決定著回饋圖像內的空間延伸大小和焦點遠近,下沉的一方即焦點越遠的一方。當天平處與平衡時視力均等。
王欣
生于湖北宜昌,2007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獲學士學位。
展覽
2005亂碼
2005杭州不插電
2006“超設計”上海雙年展國際學生展
2006上海開門見山-青年藝術家車輪聯展
2006杭州“沒事”當代藝術展
2006杭州升溫--新媒體藝術家展覽
2007上海中國當代藝術實驗教學展
2007上海幾點了?--京滬杭三地影像互動展。
作品介紹和陳述:
《2007vs.2010》
類型:互動裝置
介紹:
《2007vs.2010》是一個互動裝置,由兩臺液晶顯示屏和一臺計算機組成。兩臺液晶顯示屏其中一臺顯示的2007年即現在中國的不同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各個藝術中心和美術館當前的各種當代藝術展覽的信息,另一臺顯示屏顯示的則是未來2010年這些城市的藝術中心和美術館未來的各種當代藝術展覽的預測信息。而未來的這些信息則是通過觀眾的參與獲得的,根據觀眾對現場計算機的“展覽預測系統”界面的信息輸入,計算機將現場觀眾輸入到“展覽預測系統”的未來展覽信息實時顯示在2010年的顯示屏中。
陳述
誠然這不是一個真正能夠預測未來會有哪些展覽的預測系統裝置。《2007vs.2010》在這個作品里每個參與者都扮演著“預測者”的角色,作品名稱中當下的展覽和“未來”的展覽之間的“VS”(對抗)是本人試圖使體育競技中比賽對抗的意味融入這個作品里,當下的展覽和“未來”的展覽如何“VS”,或許“預測者”會發現或建立其中的“游戲”規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