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10月9日訊 今天,一只有“中華第一帶鉤”之稱的戰國至西漢年間九鑲帶鉤,亮相亞洲大酒店,臺灣中華文物學會、臺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湖北鄂州博物館等地的專家,對這只帶鉤進行了詳細鑒定,認為是十分珍貴的文物,但卻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帶鉤主人身份成謎 必是君王揮金如土
這只帶鉤的全名叫做九鑲帶鉤。皇朝?誠銘拍賣公司的文物專家介紹,它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尺寸最大、制作最精美的戰國帶鉤之一。這只帶鉤長28厘米,寬4厘米,由于形體碩大,所以應該是高貴的裝飾品,而非每日佩帶的實用器。
這只帶鉤雖然經歷了2000多年的歲月沉淀,但其上的5塊純金螭龍,依然金光燦爛,奪人眼目;而4塊古和田玉,已經變成了棗蜜色,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和凝重感。帶鉤通體用錯金銀工藝包裹,那細膩的線條、繁縟的文飾,代表了中國古代金屬工藝的最高水準。九鑲帶鉤之名,既由這9塊鑲嵌而得名,我國古代,能有身份用“九鑲”工藝的,只有國之君王。
從帶鉤的紋飾特點來判斷,它既沒有當時巴蜀文化的特點,也沒有荊楚文化的風格,所以應該是中原文化的產物。翻開戰國地圖,不難發現,戰國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的,有韓國、趙國、魏國、齊國、甚至秦國,這幾大諸侯國都曾先后有過多位國君。而西漢早期又有高祖、漢武等幾位揮斥方遒的帝王,所以,這只帶鉤到底是哪位君王的用品,目前仍是個謎。
皇朝?誠銘拍賣公司總經理黃子瑛女士透露,帶鉤是戰國和西漢文物的代表,但一般都是小器物,而這只帶鉤能做得如此巨大,且不惜成本,可見帶鉤的主人是一代梟雄,胸懷博大,氣勢恢弘;該國當時也必然國力鼎盛,君王才能夠如此揮金如土,“武裝到牙齒”。
神秘帶鉤隕鐵鑄就 材質珍貴超過黃金
其實,這只帶鉤最令人震驚的地方,還不是巧奪天工的5塊純金高浮雕螭龍,也不是超凡絕世的通體金銀錯工藝,而是帶鉤的原料——鐵。要知道,中國大規模使用鐵器是從東漢開始的,之前之所以鐵器不夠普及,不是當時人不知道鐵的好處,而是沒有很好地掌握從鐵礦石中提煉出鐵的方法。在冶煉技術沒有大規模普及的情況下,能夠獲取天然鐵的最好途徑就是隕石——盡管隕鐵也極其稀少。
有關專家鑒定,這只帶鉤所用之鐵,就是隕鐵。在戰國和西漢早期,隕鐵之珍貴,于黃金白玉何止千倍。大家從史書上和野史中,經常能看到戰國時候,有一車黃金、幾車黃金,或者數萬金之類的記載,但是從未見過一車鐵,或者數萬鐵之類的記載,可見鐵之珍貴。
黃子瑛介紹,這只九鑲帶鉤是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從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臺灣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同時征集到的珍貴文物還有兩只疑似東漢光武帝劉秀使用過的漆器,一件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四羊方壺。這幾件文物將在11月18日舉行的皇朝?誠銘公司2007秋季拍賣會上拍賣,其中九鑲帶鉤估價2800萬至3200萬元。
臺灣中華文物學會秘書長張克晉表示,包括九鑲帶鉤在內的4件珍貴文物,是早年從大陸流失到海外的,希望本次拍賣會后能留在國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