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聚龍洞內發現毛筆字疑為蘇軾墨寶
河北聚龍洞內發現毛筆字疑為蘇軾墨寶
河北聚龍洞內發現毛筆字疑為蘇軾墨寶
在河北省曲陽縣靈山鎮蓮花山上一處喀斯特地形溶洞內,離洞底六七米高的石壁上寫有“蓬萊漸入佳境別有酉方此地足樂福休也”的字樣,落款為“元祐八年”。據當地百姓傳稱,這些字跡為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墨寶。
靈山聚龍洞管理處主任劉玉澤介紹說,1989年靈山鎮幾個農民在蓮花山上采石頭時,鋼釬掉入大石縫中,沿石縫尋找時發現了一個山洞。1992年當地政府及文物部門對這個山洞進行了開發和發掘,由于洞體酷似一條長龍,洞內景觀又多為龍狀,因此取名為聚龍洞。
劉玉澤說,文物工作者初步發掘后,在洞內發現了灰燼層和數處化石堆積,經初步鑒定,灰燼層年齡值約為3.85萬年,化石種類包括熊、狼、鹿、兔、鳥等。隨后在進一步開發過程中,發現了這些字跡。
據了解,目前聚龍洞已開發2300米。記者日前在聚龍洞內看到,被稱為蘇軾“墨寶”的黑色毛筆字跡,在距離洞口20多米處。再往里走,洞內有天然形成的“云溪花徑”“定海神針”“小三峽”“金山銀谷”等景點,并有罕見的石紙、鵝管、石峽谷、石毛等景觀。
曲陽縣文物保管所所長王麗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宋代曲陽屬定州管轄,蘇軾曾在定州任職,而且定州、曲陽都有他任職時留下的史料詩作,但蘇軾是否到過聚龍洞,洞內石壁上的文字是否出自蘇軾之手,還有待研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