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收藏:從1300元到3萬元變殘為寶的神奇
古書收藏:從1300元到3萬元變殘為寶的神奇
古書收藏:從1300元到3萬元變殘為寶的神奇
時間:2007-10-08 00:0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收藏
>古書收藏:從1300元到3萬元變殘為寶的神奇
漫畫/沙勇
在瓷器、字畫、古家具熱之后,古書收藏熱正在逐步到來,而點石成金關鍵看功底——
一年多來的大牛市賺錢效應不斷擴散,銀行的儲蓄存款也不停地往外“搬家”,買基金、炒股票、做黃金、炒房子……人們投資理財的熱情空前高漲。但對于缺乏投資經驗的多數老百姓而言,要想在這些投資市場賺到錢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十一”黃金周,我們特地找來了一些投資于各個領域的“民間高手”,這里面既有千萬身家失而復得的農民股王,也有抽身股市投奔金市的浙江商人,讓他們給您講講自己的投資故事,談談多年來投資的經驗和教訓,并附上專家的點評,希望對您的投資有所幫助。
投資故事
一套1300元買來的明版清印《唐詩類苑》殘本,經過修整后,保守估價3萬元,升值超過2000%。這是收藏家李洪嘯最近玩古書的一次得意之作。
走進李洪嘯位于金寶街的家,迎面的玄關擺著一座近一人高的烏木雕。客廳橫橫豎豎掛滿了書法碑拓。占了一面墻的巨大書柜里,還有他多年來收集的部分藏品———唐代青銅女子足球像、宋代高爾夫瓷球、甲骨文、泡在酒里保存的漢代簡牘、不同年代版本的古書……
對于銅、玉、瓷、字畫、雜器無所不藏,自小研習元曲、當過官員、開過古玩店、在收藏界摸爬滾打了近三十年的李洪嘯來說,買來古書修整后再賣出,雖是偶一為之,卻有著“漫長的歷史”:16歲時,還在讀初中的李洪嘯就從燈市口中國書店花5元錢買了清康熙原版原印的李漁《笠翁十種曲》殘本9冊,修整后以40元的價格將其中8冊賣回中國書店,隨后這些書被北大分校圖書館以200元買走,他說“那就是講究個版本。”
說起最近這次“倒書”的成功經驗,李洪嘯總結說關鍵是靠眼力。一個月前,主持著天涯和千龍網兩個收藏論壇的李洪嘯發現,網上有個人開價萬元叫賣一套《唐詩類苑》殘書。這是明朝三部唐詩總集之一,全書共200卷。被叫賣的這些書部分有燒痕,且只存91卷,斷線破皮,殘破不堪,不可翻閱。在接洽兩周后,他以1300元買下此書。之所以能夠低價成交,這些書與原版原印最顯著的不同,是卷首的人名里的“玄”字缺了最后一點。賣主曾到國家圖書館及中國書店等多家古書收購處求售這些書,各家都以玄字少一點,被認為是避康熙名字中的“玄”字諱而定為清版,又殘破不全,收購意愿不強,給的價都很低。李洪嘯說,最初他也以為此書是清版,但有明顯的明版風格,紙張感覺是清早期的。清康熙年間編印《全唐詩》,沒必要對數萬張版這么大部頭的書重刻,翻刻的可能性也很小。進而查閱有關的文獻,從字體、版框、行字等記載比較,斷此書即為明代的原版,是康熙年間修過版的后印本———除了卷首的“玄”字一點修掉外,其他都與明代原印本一致。后又查到,該書是《中國古籍善本目錄》著錄的明版《唐詩類苑》的清修本。
經一周的修整,這套原本傷痕累累、殘破不堪的古書獲得了新生,已送某大拍賣公司準備拍賣。現在拍賣市場上的行情,一般善本明版書每本不低于五百元,未列入善本目錄的起拍價100元一本,保守估計此書每本價格應在300元以上,那么91卷的總價應近3萬元,按1300元收購價格說翻了不止20倍。
古書由于易毀難存,資源不可再生,存量越來越少。李洪嘯認為在瓷器、字畫、古家具熱之后,隨著收藏者品位的提高,古書收藏熱正在逐步到來。他說,文人玩古玩到最高級,必然是玩文字(即各種文字載體)。
收藏心得
古書淘寶謹記四原則
古書有“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經濟)價值”,但不是所有的古書都“值大錢”。李洪嘯總結說,總的來說所有藏品的通則是講究“真、精、新”。因為自古以來,好東西會被精心愛護,很多好的古玩,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除此以外,還有古書收藏的特有原則:
年代是古書收藏的重要因素,現在宋版書論頁拍賣,明版書論冊拍賣。明版書普遍刻印較精美,萬歷前的書少而更珍貴。清光緒之后的受西方印刷技術沖擊,書普遍質量下降。帶畫的書比純文字的好,多色印的比黑的好。
同一時代版本的看內容,古書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除了佛教道教帶圖的經書外,儒家的經類不值錢。“史”多是“夠古不夠玩”,價值居中。而“子”和“集”中,則不乏珍貴之物。越是冷門,生僻,少見的越珍貴。
同內容的看印刷,在版本上,初印本最珍貴,一般只有幾本,是紅色印刷,用來校對和主人自留。其次是藍本,一般也就10來本,送朋友。最后才是大批量印刷的黑本。黑本里,字跡清晰的版本較好。印刷到最后,版已被磨損,甚至斷裂,此時書籍印刷模糊,價值較低。
此外,特殊內容(如禁書)、知名度高的書的早期印本以、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較珍貴。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價值高。白紙比黃紙價值高。
藏家秘笈
開發自己的系統收藏
提起收藏,很多人都感興趣,但是大多數人又很迷茫:收藏如何入門?我該投資什么?
李洪嘯認為,收藏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和條件來選擇。他提倡開發自己獨立的系統收藏,因為古玩的價值不是平行發展的,如果隨大流去收集郵票、錢幣,永遠都有藏品不全的遺憾,而開發自己獨立的收藏體系,藏品每多一件,都會有一個大的滿足感。”
李洪嘯認識的一個小伙子,從小喜歡書法,大學時開始收集碑帖,不久發現自己永遠難以超越別的收藏者,于是轉向專門收藏古磚。古磚是古人墓中帶文字的磚,屬于比較冷門的收藏領域。幾年下來,小伙子淘了近300塊精品,在國內藏家中已經比較領先了。他正在撰寫這方面的專著,預計幾千元一套,書還未完成,就有日本買家預訂了。
李洪嘯表示,像這種藏家,開發獨特的領域,其藏品對歷史、文化的保留和研究貢獻最大。因此,所謂收藏,“不用跟著別人玩”,最好有自己的特點。這樣,投入資金小,效率高,獲得的滿足感強,如整體轉讓,也容易獲得經濟的高收益。他自己多年前開始培養女兒的收藏意識,鼓勵她收藏鉛筆,“見了沒有的鉛筆就買或交換”。目前,十多歲的女兒已經藏有200多根不同功能、不同年代的鉛筆,包括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一屆人大專用筆、70年代專在屠宰好的豬肉上做記號的筆、寫后無痕用水抹后顯現字的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密寫筆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