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容《墨龍圖》
陳容《墨龍圖》
陳容《墨龍圖》
時間:2007-10-08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陳容《墨龍圖》
 |
華夏兒女以“龍之傳人”自稱。“龍”成為華人膜拜的至高神靈。但世界上并沒有真的“龍”,它只存在于神話故事中。現在我們觀念中的“龍”的形象,只是前人憑借愿望和想象勾畫而生,在長期的歷史中逐漸演變,至南宋陳容時期基本定型的。《爾雅翼》中說:“俗畫龍之狀,有三停九似之說。謂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鰱,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而陳容的《墨龍圖》可以說是向世人展示了龍的最完美的形象。
陳容,南宋畫家。字公儲,號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一作臨川(今屬江西)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進士,曾為國子監主簿,出守莆田。詩文豪壯,善畫龍,得變化之意。《墨龍圖》可謂其傳世之精品。此圖為雙幅絹本,縱201.5厘米,橫130.5厘米,墨筆。不著色,而僅以水墨烘染云龍,墨氣森嚴可畏,無疑是最佳表現形式。圖繪一龍騰云駕霧,昂首瞋目,張牙舞爪,極其威武雄奇。勾筆勁健,而渲染的墨色,既有龍身的細筆積染,又有云氣的粗筆涂抹,所謂“潑墨成云,噀水成霧”。傳說他畫龍必先喝酒至醉,然后大叫,脫下頭巾蘸墨,在絹上信手涂抹,再用筆勾畫之,或畫整條龍,或僅畫一爪一首,云霧蒸騰,時隱時現,似乎畫家漫不經心,卻都歸于神妙之中。依我的看法,說他必喝酒大醉方畫,似乎未必,試看其龍身勾、染之精細,非醉者所能,他之以頭巾濡墨涂抹,雖然神奇,其實是畫的需要。梁楷作《潑墨仙人圖》,因畫幅較小,且無動態,用筆“潑墨”即可。但陳容作《墨龍圖》巨幅,云氣有蒸騰之勢,用南宋時現成的毛筆,實在無法表達,于是他延伸而用頭巾“潑墨”,并非一時興至。中國歷代畫家,多有以抹布、頭發、紙筋、蔗滓、蓮蓬、手指作畫的故事,雖說確有游戲之意,但更多的是為了恰當地表達物象。陳容以頭巾濡墨烘染出的云氣,其勢壯闊,如翻江而倒海,強烈地襯托出龍的“扶河漢,解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游太空”的非凡氣概。它已經不再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遇到的與人為害、象征自然之力的“龍”,不再是戰國時期帛畫中描繪的受人駕馭的“龍”,也不再是歷史上某些茍安于一隅的小朝廷中的天子那樣的“龍”,而成為一種堂堂正正、胸懷寬闊、威武自強、無堅不摧的精神的化身。
自古就有善畫龍的畫家。“畫龍點睛”,就是南朝梁畫家張僧繇畫龍的故事,但可惜沒有傳世。也許是到了南宋,陳容的墨龍圖一出,為世人所認可,成為龍的定型,于是以前的龍圖就漸漸消亡了。中國的龍,形成一種“龍文化”。影響而及日本,凡有龍的圖像,也大多是仿陳容的墨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