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界青睞“紅色藏品” 教你四招進行收藏
藏界青睞“紅色藏品” 教你四招進行收藏
藏界青睞“紅色藏品” 教你四招進行收藏
時間:2007-10-06 00:00:00 來源:浙江在線
收藏
>藏界青睞“紅色藏品” 教你四招進行收藏
資料圖片
隨著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政治環境的巨大改變,人們的收藏心態也逐漸調整變化。有句行話說,過去將國寶當成破爛,現在將破爛當成國寶。在這樣的形勢下,似乎無所不收、無所不藏,所以藏家眼光獨特、準確選藏成為獲得回報的保證,其中革命戰爭年代和“文革”時期,包括郵票、宣傳畫、瓷器、毛主席像章、文革題材書畫等在內的眾多物品,被統稱為“紅色藏品”,日益成為追捧對象,逐漸掀起了一股“紅色風暴”。
懷舊心理促進“紅色”收藏。時過境遷,人對往昔歲月總不時會涌起各種回味,尤其是面對特殊年代具有特殊情感的載體。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已經出現過一些“紅色藏品”專場拍賣,但由于多種原因,當時并不理想,沒有形成系統,不具備規模。隨著收藏熱的進一步興起,社會懷舊思潮的涌動,在這一方面的市場投資熱情逐漸高漲。
紅色收藏所包含的類型多樣,適合不同階層、不同價位的需求者,既有高達數千萬的油畫、國畫,也有堪稱絕世精品、世間罕見的“主席用瓷”,除此以外,走俏的尚有郵票和像章,但行情在不斷發生變化。以郵票為例,不妨看看“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拍賣記錄,1997年北京拍賣17萬元一枚,2002年上海拍賣會成交價只有14.3萬元。除了單枚郵票之外,雙連以及四方連的成交價并不是只升不降,所以投資紅色藏品時,不能盲目沖動。一是要防假,主要是油畫和瓷器兩項,因為有暴利存在,故造假者會鋌而走險;二是不可盲目追求某一個時期的藏品,或只關注市場熱點,追風趕潮,要從品質入手,把好質量關,選取藏品的獨特視角,更為關鍵。近年來興起連環畫、宣傳畫和版畫,尤其是宣傳畫的購藏,投資成本不太高,且升值空間較大,值得關注。
綜合來看,建國前的紅色宣傳畫因為當時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目前幾乎不能見,僅有的大多在博物館。收藏的主要重點可放在1949~1979年這一時間段。因為這段時期,宣傳畫成為特殊的宣傳工具,是其他歷史階段無法比擬的。首先從題材上看,極為豐富,建國后歷經“三反”、“五反”、“大躍進”、“上山下鄉”、“人民公社”、“四清”和“文革”等多次政治運動,每次運動自始至終都要做大量宣傳工作,普及示范,便于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接受,每一階段又有不同內涵和目標。其次,時代烙印極為明顯。紅色宣傳畫所包括的行業十分廣泛,涵蓋政治、文化、外交、工業、農業、體育和法律等領域。“文革”時期雖較為單一,大同小異,卻可以構成一個完備的收藏系統,時代烙印很深。再次,數量銳減,升值空間較大。從當時來看,宣傳畫發行遍布全國各個鄉村、基層組織,乃至每個家庭,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看到,有的甚至達到數百萬張,最高的像《毛主席去安源》宣傳畫,印量高達9000萬張,隨著時間的推移,因各種原因,大面積地損毀,能流傳到今天的屈指可數,完好無損的更是鳳毛麟角,當時也根本不可能存在普遍的收藏意識,這就為今天的收藏打下了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天災人禍、兵燹離亂,是造成收藏品加倍珍貴、促進收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報紙不斷披露,尤其在海外,紅色收藏品受到熱烈追捧,尤其是“文革”階段,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文革”乃最為特殊的歷史階段,以前沒有,以后也不會有;二是當時的思想、設計等充滿了非常特殊的時代色彩,不可再造。這些留存于世、具有特殊記憶的藝術品,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要。對于歷史感興趣的人可以看出當時存在的時代觀,藝術家可以從中看到當時人的生活方式、特殊語言和表現題材。更重要的是,收藏也是展示歷史,歷史不能忘記,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一個民族的傷痕。(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薛元明)
藏界青睞紅色經典
革命戰爭年代和“文革”時期,包括郵票、宣傳畫、瓷器、毛主席像章、文革題材書畫等在內的眾多物品,被統稱為“紅色藏品”,日益成為國內收藏者的追捧對象。
紅色收藏所包含的類型多樣,適合不同階層、不同價位的需求者,既有高達數千萬的油畫、國畫,也有堪稱絕世精品、世間罕見的“主席用瓷”。除此以外,走俏的尚有郵票和像章,但行情在不斷發生變化。以郵票為例,不妨看看“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拍賣紀錄,1997年北京拍賣17萬元一枚,2002年上海拍賣會成交價只有14.3萬元。除了單枚郵票之外,雙連以及四方連的成交價并不是只升不降,所以投資紅色藏品時,不能盲目沖動。一是要防假,主要是油畫和瓷器兩項,因為有暴利存在,故造假者會鋌而走險;二是不可盲目追求某一個時期的藏品,或只關注市場熱點,追風趕潮,要從品質入手,把好質量關,選取藏品的獨特視角,更為關鍵。
解放前的紅色宣傳畫因為當時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目前幾乎不能見,僅有的大多在博物館。收藏的主要重點可放在1949年至1979年這一時間段。因為這段時期,宣傳畫成為特殊的宣傳工具,是其他歷史階段無法比擬的,時代烙印極為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色宣傳畫因各種原因,大面積地損毀,能流傳到今天的屈指可數,完好無損的更是鳳毛麟角。(來源:華夏時報)
教你四招進行“紅色收藏”
分析人士指出,紅色收藏的火熱,一方面反映了古籍收藏的逐漸飽和,另一方面,相當多的中國人對“紅色中國”抱以純真而熱烈的感情,對于他們來說,財富或許已成為附屬物,更令他們珍視的是其中所蘊涵的歷史記憶、思想感情和人生信仰。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無論貴賤,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無價之寶。
紅色收藏第一招:修煉自我
所謂“紅色收藏”,一般指的是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建設新中國過程中涉及到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遺存。作為圈內公認的“紅收專家”、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秦杰認為,紅色收藏首先要把握毛澤東這條主線,藏家要修煉自我,讓自己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判斷能力。
秦杰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收藏趣事。據史料記載,1937年2月,斯諾在美國《生活雜志》上發表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到達延安》,被認為最早在世界范圍內向西方人傳達了這一信息。但秦杰卻在互聯網上找到1937年1月25日刊登有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報道的一份雜志,上面用七個整版、25幅精美圖片反映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的史實,其中包括井岡山時期的紅軍的原始風貌、毛澤東的大幅戎裝照片等。
業內一些行家認為,這一發現有可能改寫歷史。而到那時,秦杰只花了160元買來的這本舊雜志,或許將成為無價之寶。
紅色收藏第二招:善于琢磨
在紅色收藏中,是不是一定要買貴的才是對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于真正的收藏家來說,即使是很小的東西,只要你琢磨它,慢慢地形成系列,也就有了價值,而收藏的樂趣也正在這漫長的醞釀過程之中得以享受。
毛澤東著名的“老三篇”篇幅都很短小,在1949年以前從沒出過單行本??墒侵骷抑芏鴱驮?948年曾出版過一本醫務工作者教育讀本《白求恩與阿洛夫》,其中開篇就是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由于“老三篇”享譽世界,知名度非常高,所以單這本書現在就價值幾百元。
“文革”中曾經影響過整整一代人的八個樣板戲,在收藏家眼里也大有文章可做。記者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看到,一本全品的1976年版的《奇襲白虎團》劇本,標價為5000元,而同為樣板戲,《紅燈記》、《沙家浜》卻只值區區一兩百元。許多人對此感到很是迷惑不解。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收藏商家楊東富為記者解開了這一謎團:《奇襲白虎團》出版于“文革”后期的1976年,當時發行量已經很少,存世不多,而《紅燈記》等基本問世于“文革”初期,發行量動輒幾百萬冊,至今許多人家都還有保存,兩者之間的價格自然就有天壤之別了。
紅色收藏第三招:深入挖掘
紅色收藏雖說以毛澤東為主線,但也不僅僅限于與毛澤東相關的文物,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領域尚不為人所知。
剛剛結束的潘家園第二屆連環畫交易會上,開幕第一天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珍貴文物——《解放了的唐吉訶德》被發掘出來。這本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巨著《唐吉訶德》改編的蘇聯文化劇《解放了的唐吉訶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瞿秋白同志于1931年到1934年在上海期間翻譯的蘇聯文學作品,也是左翼文化運動時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介紹蘇聯的珍貴文獻之一。
此書當時只印刷了100冊,甚為罕見。賣主只知道是魯迅翻譯了前言并撰寫了后記,卻不知道全文譯者“易嘉”就是瞿秋白,僅標價200元出售。秦杰介紹,這部書在瞿秋白被捕前兩個月、去世四個月之前出版,其價值不可估量。
難怪有人說,收藏需要放到一定的專業背景下,而這個專業背景,就是史學知識和版本學知識。
紅色收藏第四招:選題制勝
有關專家認為,1949年10月后新中國的出版物,沿著毛澤東這條主線,還可以展開紅色收藏一個更大的系列。而眼光準不準,投入值不值,關鍵還要看有沒有動腦筋策劃收藏選題。
“比如可以做一個以國慶為主題的系列收藏。”秦杰說。到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慶,屆時國慶題材的收藏一定會形成高潮。有心人可以以各行各業有關開國大典的宣傳畫收集為起點,然后下一步就是使之系列化,以時間為序,讓藏品反映新中國的步伐和建設成就。“如果各行業的宣傳刊物既是創刊號又是國慶號,能夠形成系列,則彌足珍貴?!?
秦杰還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擦亮雙眼,在這個知識的年代,只要修煉自己,提高自己,你就能把握財富的鑰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