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彩蛋
丟彩蛋
丟彩蛋
兒時的立夏,外婆常把一只染彩的雞蛋,用重穗的線編成網袋套著,掛在我脖頸上。已記不起此舉如何用意,但肯定是為圖個吉利。而遠在湘鄂邊區的一些民族村寨,舊時有立夏丟彩蛋的習俗。此處“丟”意為拋,丟的亦非雞鴨蛋,而是似雞蛋的彩畫小蛋盒。
當地多以立夏為農作物的青黃分界點,之前為耕作播種期,之后頭季的農作物漸入成熟期。這綠麥轉黃的立夏前后正是農閑時期。那兒的少男少女們紛紛乘閑在立夏日串寨走村,對歌擺舞覓知音。少女們往往會袖藏一枚親手描繪的或請寨中藝匠刻畫的木雕漆做的五彩蛋形串繩小盒。盒外殼畫吉祥恩愛的寓物。盒內填滿谷類、瓜子與煙絲諸物,象征著五谷豐登,瓜瓞綿延。姑娘喜歡取這橢圓的蛋塞滿物體,因其諧喻了長圓常滿的意境。
通過對歌擺舞,姑娘會朝中意的小伙悄悄丟去彩蛋,也有的照著調皮的情郎腦門“狠狠”丟去,被砸的小伙子非但不惱怒,還喜出望外呢。這巧手制成的小小彩蛋盒,婚前是作為信物,婚后則裝旱煙絲,阿郎們隨身攜帶。
我藏有一枚清代湘鄂土家人的木胎髹漆填彩畫的蛋形小煙盒。盒蓋上部畫一枝紅杜鵑,立夏的山杜鵑正盛,象征熱烈火紅的愛情。杜鵑花下一雙喜鵲相偎相伴。盒身繪有一置放于幾凳上的盆栽雙葉連理草,上托一顆柿子。古人說柿樹有數絕:一壽、二實、三用、四拒蟲,凜凜傲骨抗冬寒。這恰是姑娘對小伙子品格的贊賞與勉勵。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