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近百年現無人看懂 這到底是兩套啥書?
流傳近百年現無人看懂 這到底是兩套啥書?
流傳近百年現無人看懂 這到底是兩套啥書?
“俺家有兩套古書,已經傳了近百年,可是我們現在沒人能看懂,不知你們能不能幫忙找個文物專家給看一看?”24日上午,王先生給記者打來求助電話。
雖然記者對文物一竅不通,可一聽說這兩套書有這么久的歷史,也禁不住想趕緊看一看。掛斷電話,記者立刻乘車來到王先生所住的天橋區香磨李社區。
王先生是溫州人,幾年前來濟南做服裝生意,去年回老家時,把家傳的兩套古書帶回了濟南。“我爺爺當年讀過私塾,估計這兩套書是他當年讀書時留下的,到我這里已經傳了差不多一百年了。”在王先生的服裝店里,王先生一邊向我介紹一邊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這兩套古書。
王先生的這兩套古書分一大一小,大本的共有3本,小本的有7本。其中,大本的封面上書有“書經精華”四個大字,另外還有“嘉慶已卯孟秋新鐫光韙堂藏板翻刻必究”的字樣。從這幾個字里不難看出,這套書最起碼已有上百年歷史,而且清朝時人們就已經具有版權意識。
另外,在這套大本古書第一冊的后部,還印有多幅地圖,其中有“九州分域圖”、“附爾雅九州圖”等,在地圖的封面上寫有“禹貢全圖”的字樣。
另一套小本的古書則有7本,在這套古書第一冊的封面上書有“四書捷講”四個大字,另還有“太倉浦惺厘先生手緝同治七年冬得月軒藏板”的字樣。
王先生說,這兩套書在他手里也已經很多年了,可現在家里早已沒人能看得懂,所以他希望有關專家能幫他們看一看,這兩套書到底是什么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