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拍:在深圳掀起蓋頭來
中國藝拍:在深圳掀起蓋頭來
中國藝拍:在深圳掀起蓋頭來
自從1744年和1766年,當今世界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先后在倫敦成立。至今,文物藝術品拍賣一直起著整個文物藝術品流通領域中的旗艦作用,幾乎所有轟動世界的文物藝術品交易事件,都發(fā)生在拍賣場上。而相較西方兩百多年的藝術品拍賣歷史,中國藝術品拍賣史很短,只有15年光景:1992年10月3日,古老的中國大地上才響起了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槌。而在這一槌響起后,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便風生水起,引領著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步入收藏盛世——
1 中國藝術品拍賣第一槌在深圳敲響
中國藝術品拍賣走過了15年,記者在對這第一槌的尋訪中竟然發(fā)現(xiàn),這一槌唱響的地方正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中國解放后的第一家拍賣行便是“深圳市動產拍賣行”,1992年10月3日,該拍賣行在深圳舉辦了首屆“中國當代名家字畫精品拍賣會”,從而掀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首頁,并因此載入史冊。
為采訪到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第一槌響起的見證者,記者撥打多家信息臺電話查找“深圳市動產拍賣行”的聯(lián)系方式,均被告之沒有登記,而最后記者無意間在一個網站上發(fā)現(xiàn)“深圳市動產拍賣行”已改名為“深圳市拍賣行有限公司”,這才聯(lián)系上了該公司副總程光慧女士。
程光慧告訴記者,深圳市動產拍賣行成立于1991年6月26日,其作為政府組建的一個事業(yè)單位,主要負責拍賣海關等單位的罰沒物資,“我們是解放后中國首家拍賣行,而整個拍賣行業(yè)可以說就是從深圳搞起來的,我國的《拍賣法》制訂之時多次來深研討,我們行的拍賣師親自參與了《拍賣法》的起草。”程光慧說,當時的深圳市動產拍賣行并沒有設立書畫部,但出于希望對中國文化事業(yè)作些貢獻的考慮,這家拍賣行在成立的次年10月便舉辦了我國首次藝術品拍賣會,“我們希望以此讓藝術市場繁榮起來,進而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也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
當時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的程光慧依然記得,這一場開中國藝術品拍賣之先河的拍賣會是如何的火爆,“當時是在深圳博物館內進行拍賣的,在三天的預展時間里就有很多人來看,而拍賣當天更是一、二、三樓都擠滿了人,大家爭相探著頭往一樓中廳的拍賣場看,香港和臺灣的畫廊都有人來競拍,競拍非常踴躍。”這場拍賣的拍品都是王明明、劉大為、林墉等當代畫家的作品,拍賣師正是后來被譽為“中國第一槌”的鄭曉星,交易額超250萬港元,成交率達85%。
“這場拍賣會的規(guī)模不是很大,但其意義非凡。”藝術品拍賣界的人士均如此評價這場拍賣會。在這燎原之星火點燃后,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yè)開始壯大發(fā)展,到目前為止,開展文物和藝術品拍賣業(yè)務的公司遍及全國絕大部分省、市、自治區(qū),總數(shù)達2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為龍頭,北京、天津、上海三足鼎立,各省、市、自治區(qū)首府作為全國網絡的布局。在多項拍品中,屢創(chuàng)世界紀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心之一。
2 深圳藝術品拍賣在秋瑟中等待春天
雖然在1992年10月3日的這個金秋時節(jié),深圳敲響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槌,但此后的深圳藝術品拍賣市場卻陷入了一片漫長的蕭瑟之中,正處低谷的深圳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秋瑟中等待春天。
據(jù)說首拍之后的最初幾年,深圳的藝術品拍賣還是屢創(chuàng)新高的,其極盛勢頭還一度引得北京的嘉德、瀚海等大拍賣行前來取經。但深圳藝術品拍賣市場在1999年前后開始滑向低谷。這些年來,雖然深圳時有書畫藝術品拍賣活動,但有時精心準備的書畫拍賣,到場買家卻不足10人,一場大型拍賣會甚至拍不出一件作品。深圳各大拍賣行漸漸從書畫藝術品拍賣中淡出。
深圳市榮峰拍賣行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注冊拍賣師張京對此有著切身感受。接受采訪時,張京剛剛從杭州、上海回來,相較之下他有了更多感慨:“江浙滬那邊幾乎是全民收藏,每個人都懂一些藝術品的門道,每個人都能說出一點道理,大家互相比著自己的藏品,而深圳基本沒有這種氛圍。”張京說,深圳的收藏隊伍比較窄,高檔的藏家群體比內地少。內地大城市的每場藝術品拍賣會來的人很多,有時可謂人山人海,其中不少人并不打算舉拍競買,但他們樂意前來欣賞藝術品,而在深圳就連來拍賣會光看看藝術品的人都很少,競拍者更為寥寥。此外,內地企業(yè)參與藝術品收藏的非常多,他們注重企業(yè)文化,企業(yè)辦公室里常掛著名家字畫。”
比之北京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深圳依然難掩尷尬。張京介紹,一年之中,深圳的藝術品拍賣會質量高的加起來也就四五場,而北京可能就有400場,“上周在北京就相當于是個拍賣周了,幾天時間里有十幾家拍賣公司同時舉行了藝術品拍賣會,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眾多買家聚集在北京。”
為何深圳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總在低谷中徘徊?張京認為,“北京有齊白石,上海有任伯年,南京有傅抱石,而深圳沒有一位泰斗級書畫家,你讓深圳藏家追捧誰呢?”二則因為深圳的人口組成特點,“雖說深圳有1000多萬人口,流動性強,與其它大城市有所不同,無從考慮藝術收藏。”三則因為深圳是座商業(yè)城市,投資渠道太多,而藝術品投資的效應還沒受到足夠重視。
而對于深圳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未來,張京并不悲觀,他表示就趨勢而言,藝術品收藏必將在深圳掀起熱潮,因為深圳是座有實力的城市,有經濟實力者不在少數(shù),這一兩年已可見深圳的新買家在不斷增加,關鍵是深圳人的藝術品收藏觀念和深圳的藝術品市場有待培育。“這要從基礎抓起,社區(qū)里可以搞一些藝術品鑒賞的文化活動,財政也可撥款給博物館收集一些藝術珍品充實館藏,市民從有檔次的展覽中獲得藝術熏陶。”就藝術品拍賣公司而言也需不懈努力,把深圳人的藝術品收藏興趣培養(yǎng)起來。
3 在線拍賣讓藝術品走向平民消費時代
談中國藝術品拍賣,就不能不談北京的藝術品拍賣,北京是我國藝術品拍賣交易最活躍的地方。而談北京的藝術品拍賣,就不能不談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這個于1993年5月誕生在北京的拍賣公司可謂是國內藝術品拍賣的一面旗幟,享譽中外。
雖然國內第一場藝術品拍賣發(fā)生在深圳,而真正最有影響的藝術品拍賣最早是1993年由嘉德舉行的一場拍賣,這一場拍賣吸引了眾多海外買家,成交額達數(shù)千萬,成功培育了國內的高端收藏市場。而到2000年,嘉德更領風氣之先,與海外資金合作共同組建了北京嘉德在線拍賣有限公司,這是我國首個專門從事網絡拍賣的公司。
嘉德在線總裁助理劉曉瓊介紹,與傳統(tǒng)的藝術品拍賣行典型的高端路線不同,嘉德在線將自己的主要服務對象確定為廣大的中產階級。“不可否認,嘉德在線也有一部分高端客戶。早在2000年11月,嘉德在線就以250萬元的成交價拍出了徐悲鴻的力作《愚公移山》,創(chuàng)下了當時國內網絡拍賣單件商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但支撐嘉德在線的中流砥柱是龐大的中端客戶。”到目前為止,公司會員已達到數(shù)百萬人,遍及全國各個省、市、區(qū),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也有嘉德在線的客戶。高峰時,嘉德在線的日拍賣額逾百萬元。
有專家指出,中國藝術市場尚剛剛步入快速成長期,藝術品走向家庭是一種大勢所趨。而通過網絡拍賣的形式,嘉德在線將藝術生活化演變?yōu)橐环N成功的商業(yè)模式,真正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 藝術品拍賣有待規(guī)范,必將走向繁榮壯大
我國的藝術品拍賣行業(yè)雖然在求新求變求發(fā)展,但無可否認的是依然存在種種問題,一些拍賣的假大空的虛假成交動搖了整個拍賣行業(yè)的誠信度,擾亂著真正的市場價格體系,更為嚴重的是贗品的泛濫,從各方面調查數(shù)據(jù)來看,全國藝術品古玩交流市場的真?zhèn)伪壤哌_1:9,甚至在藝術品拍賣會中,也出現(xiàn)過不負責任的拍賣品半真半假的情況,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持續(xù)發(fā)展中留下隱患。
對于這些情況,嘉德在線總裁助理劉曉瓊表示,拍賣是信譽壟斷的行業(yè),專業(yè)形象至關重要,隨著市場越來越規(guī)范,這種不規(guī)范的拍賣行終會被淘汰。
對于我國藝術品拍賣的未來前景,深圳市藝術品拍賣行總經理助理張霖表示,國內藝術品拍賣行業(yè)會跟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發(fā)展而不斷壯大與成熟,“目前市場雖處于理性盤整時期,但我相信未來一兩年后,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國內藝術品市場將重新走向繁榮。一是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二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展現(xiàn)了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三是中國收藏主體呈快速發(fā)展趨勢,國內現(xiàn)有7000萬收藏大軍,還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四是在國家經濟政策的指引下,人民物質生活將更加充實,為盛世收藏打好了殷實的基礎。”
相關鏈接
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紀錄
2002年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99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古籍善本拍賣的世界紀錄
2003年唐“大圣遺音”伏羲式琴891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古琴拍賣的最高紀錄
2003年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166萬元創(chuàng)下銅爐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
2003年康熙交龍紐碧玉璽600萬元創(chuàng)造了單件中國皇帝印章拍賣的最高紀錄
2006年一塊130公斤重的新疆羊脂玉子料495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玉器拍賣的最高紀錄
2004年元管道升繡畫《十八尊者冊》198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刺繡品拍賣紀錄
2004年明陳洪綬中國畫《花鳥冊頁》286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古代繪畫的拍賣紀錄
2004年元鮮于樞《石鼓歌帖》462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古代書法拍賣紀錄
2004年陸儼少《杜甫詩意冊頁》693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拍賣紀錄
2004年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帖緙絲全卷3575萬元為中國緙絲品拍賣紀錄
2006年應天齊的系列版畫《西遞村》101.2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版畫的拍賣紀錄
2007年吳冠中《交河故城》4070萬元創(chuàng)造了在世中國畫家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2007年陳逸飛《黃河頌》4032萬元創(chuàng)下了中國內地油畫作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
2007年御制琺瑯彩庭園人物圖題詩燈籠尊8400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瓷器在國內的最高成交價
2007年篆刻家方介堪先生為張大千所刻的“瀟湘畫樓”印章99萬元創(chuàng)下單方名家篆刻拍賣的最高紀錄
2007年清代伊秉綬等銘大西洞端硯96.8萬元創(chuàng)下單方名硯拍賣的最高紀錄
2007年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616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錢幣在世界拍賣中的最高紀錄
2007年宣統(tǒng)辛亥年陜西官銀錢號拾兩紙幣69.44萬元創(chuàng)下中國單枚紙幣的世界拍賣紀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