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關乎當代藝術的健康
這關乎當代藝術的健康
這關乎當代藝術的健康
中國美術館正在舉辦“周氏兄弟30年藝術回顧展”。周氏兄弟對國內而言,公眾知曉度不高。但另一方面,從一些專業的評論來看,周氏兄弟在西方主流藝術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圍繞這次展覽,中國青年報記者徐百柯采訪了作為此次展覽牽線的詩人歐陽江河,他談到中國當下藝術界的某些問題。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非常明確地意識到一點:周氏兄弟給西方抽象繪畫帶去了一個來自中國古老的繪畫傳統中間的可以說是符號性的東西,也可以說是一種夢幻般的東西,也可以說是意象性。這也就是我認為的,他們給西方當代抽象藝術帶來了新的方向、可能性和能量。
在開展第二天的討論中,有國內評論家認為周氏兄弟只能被劃在現代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抽象符號,不是來自我們所說的當下生活,而是來自古老神秘的原始符號。我是很反感這樣的定義的。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化的定義。
中國當代藝術的定義,是一個圈子定義。那是少數畫家、畫廊老板、藝術炒家以及策展人還有所謂的批評家共同塑造的一個概念。
周氏兄弟這次回來展覽,很多人看過之后的反應都是覺得很震撼。但是一回到我們所熟悉的理論概括和定義里面來以后,你就發現中國藝術界現有的理論很難概括他們。
中國當代美術創作已經進入一個非常糟糕的狀況,我認為出了非常大的問題。對比周氏兄弟這次展覽體現出來的那種當下性、隨意性,那種多樣性、廣闊性,那種巨大的氣場,國內很多當代創作是一個越走越窄的過程。
這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目前當代藝術表象上的紅火,是來自市場,那么這個市場最終是什么意義上的市場呢?周氏兄弟的市場是歐美主流的收藏家的市場,買他們畫的人一定都是懂得欣賞他們的人。中國當代藝術是什么人在買呢?大部分都是炒家。炒家看到這個東西能賺錢,就像買房子和買股票一樣,因為可以升值,他就買。所以中國當代藝術家、當代藝術的概念,經常是一個市場追捧出來的概念。
我覺得周氏兄弟這次給我們帶來幾個啟示,其中一個就是怎樣對待成功。中國當代語境越來越強調成功文化,相對應的,挫折已經扭曲了很多人,給他們造成傷害,而且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還有他們的創作,包括對創作的急功近利的心態。周氏兄弟到美國之初也有過短暫的挫折,但他們很奇怪,有一種大地藝術家的氣質,或者叫做手工匠人,甚至海盜般的氣質。他們靠的就是人那種有點“土”的東西,不太敏感的東西,很狂妄的東西,但是沒關系,這些東西都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而他們對待成功的態度,反而很優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