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拍:鄭曉星敲響第一槌
中國藝拍:鄭曉星敲響第一槌
中國藝拍:鄭曉星敲響第一槌
鄭曉星在中國拍賣行業創下了許多第一:他曾主持中國首次大規模公物強制拍賣;他曾擔任中國首次文稿競拍的拍賣師,將著名影星劉曉慶的《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一書兩次成功拍出;經他的手拍賣的一只指甲蓋大小的鼻煙壺以220萬元天價創下世界拍賣界鼻煙壺價格之最;他還創造了全國樂器文物的拍賣成交記錄。
然而,在鄭曉星的拍賣生涯里,1992年10月3日的那次藝術品首拍意義更加非凡,它載入了中國藝術品流通的史冊。昨天下午,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如今已是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的鄭曉星,聽這位拍賣界泰斗講述了15年前那動人的一幕和他眼中的中國藝術品拍賣之路。
那是一場需要膽魄的拍賣
盡管已經時隔15年,然而鄭曉星對那場中國藝術品首拍會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當時,他進入拍賣行業僅僅兩年時間,雖然已經小有名氣,然而主持藝術品拍賣卻是第一次,用他的話說,“毫無經驗可言”,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和他的同事們才有了初生牛犢般的勇氣,甩開了壓力和包袱,做起了藝術品拍賣的開路先鋒。
第一次搞藝術品拍賣,鄭曉星他們就把拍品定位在了當代中國書畫上,這在當時是非常有開創性的。因為即使在海外,涉及中國藝術品的拍賣也主要是以文物和傳統書畫為主,當代藝術品還沒有進入收藏家和拍賣公司的視線。拍賣會舉行前就有很多人表示質疑與擔心,對這場拍賣的前景不看好,他們認為應該選齊白石書畫這樣的東西來拍賣,因此給鄭曉星潑了不少冷水。鄭曉星說:“其實當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本來想做文物拍賣,但沒有被當時的文管部門批準,因此就大膽地獨辟蹊徑,從當代中國藝術上打開突破口。事實證明這樣的冒險是具有前瞻性的。”當時,很多字畫是畫家本人直接委托拍賣的,委托價比較高,對于這一切壓力,鄭曉星和他的同事們都沒有臨陣畏縮。
當時的拍賣在深圳博物館一樓大堂舉行,可謂盛況空前,不僅一樓擠滿了觀眾,連二樓、三樓的欄桿邊上都圍滿了人。許多香港、澳門記者前來采訪這次具有開創意義的拍賣會,享有盛譽的榮寶齋、嘉德等藝術品機構也派人來觀摩。當一件件字畫公開拍賣時,鄭曉星很快就克服了緊張,在微微的興奮中游刃有余地主導了現場氣氛。他回憶說:“當時由于股市大潮剛剛興起,許多市民在股市賺錢后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渠道,藝術品成為他們的首選。因此那時的買家幾乎沒有專業的收藏家,大多是市民舉牌出手的?!?
在鄭曉星看來,由于當年藝術品拍賣在國內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因此無論賣者、買者和主辦方,都需要相當的膽魄。而特區人不缺的就是這種膽魄,也許這就是首場藝術品拍賣能夠在深圳舉行的原因。至今他都能回憶起當時臺下觀眾們臉上顯露出的那種欲望與自信、興奮與新鮮交織的表情。
那場拍賣獲得了超乎想像的成功,畫家何海霞的一幅作品拍出了12.5萬元的高價,劉文西的一幅作品拍出了4.2萬元,拍賣總額達250多萬港元,在國內外拍賣界引起了轟動。鄭曉星說:“那場拍賣確實帶動了全國藝術品拍賣的潮流,拍賣這種形式很快在國內藝術節風起云涌?!?
深圳拍賣風“穿堂而過”
鄭曉星執槌的首場藝術品拍賣會開啟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先河,也給深圳本土的藝術品拍賣鼓起了東風。此后,深圳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火了五六年。然而,首屆拍賣帶來的光環悄悄褪去之后,深圳書畫藝術品拍賣開始遭遇寒流。鄭曉星遺憾地說:“深圳推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扇窗戶,然而之后,這陣拍賣風卻‘穿堂而過’,并沒有給深圳拍賣業留下太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先行一步的深圳藝術品拍賣市場何以沒能留住全國首拍后的熱度呢?鄭曉星表示,原因相當復雜。在拍品供應方面,真正具有嶺南風格的書畫作品由于氣候潮濕、民間收藏者保管不當等原因,其保存完好度大打折扣,致使在深圳很難找到同時滿足精、珍、孤這三個條件的藝術品;贗品泛濫也令深圳書畫藝術拍賣市場不堪其擾;此外,許多深圳買家走到北京、上海、香港去收購藏品,在這些地方的拍賣市場上,隨處可見深圳買家的身影,所以說,深圳的藝術品市場仍然在吞吐,但并不在深圳本地,而是走向省外。這些因素都令深圳本土藝術品拍賣遭遇了一定困難。
不過,鄭曉星對深圳藝術品拍賣的前途仍然看好。他分析說,隨著深圳經濟實力的增強,深圳人有更多的“閑錢”來參與拍賣,加上高水準作品的回流,人們對藝術品投資理念的增強,將使深圳藝術品拍賣市場逐漸回暖。即將到來的10月,深圳多家拍賣公司就將推出多場藝術品拍賣專場,會有不少精品佳作露面,鄭曉星相信這些活動都會給深圳拍賣藝術品市場帶來暖意。
藝術品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作為一位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浸淫15年之久的資深拍賣師,鄭曉星對藝術品投資領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當記者就一般藝術品投資者應當注意避免哪些誤區向他請教時,他沉思良久后說:“首先要避免的就是貪心和沖動。其實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潛力仍然不可小覷,只要從個人興趣出發,善于研究總結,瞄準孤品、真品、精品,耐心發掘,果斷下手,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今年以來,一場場熱火朝天的藝術品拍賣會,掀起了一陣陣藝術品投資熱浪。如何在對手如林的拍賣場上,看得準、出手快、買到自己中意而又有升值空間的拍品?鄭曉星認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必然有三大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這是藝術品含金量的基礎。他舉例說:“著名畫家陸儼少的畫冊為什么能賣出6300萬元這個天價?就在于他一生中的所有精華作品100張都集中在這本畫冊中,是孤品?!?
鄭曉星還指出普通收藏者常常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具有非實用性、更容易把玩的藝術品往往收藏潛力更大。如果某件東西的實用性過強,將不會存在太多的升值空間。對于判斷文物和藝術品價值高低的依據,鄭曉星說:“真偽問題是判斷的第一因素,這個不需多說,但確實是困擾收藏者的最大問題。此外,就要區分名家與非名家、精品與非精品、社會存量多與少、玩賞性強和弱的問題?!彼詈筮€強調說,善于分析收藏的人群也很重要,收藏的人群基數越龐大,藝術品的價格就越高。比如中國書畫在老百姓中的認知度最大,占民間收藏的60%以上,所以價值一向偏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