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跋涉的 中法交流使者
從1993年起,程昕東就開始策劃中法之間的藝術交流活動,并于2001年在北京創建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除了代理國內頂級藝術家,還將羅丹雕塑的《思想者》、達利的《有抽屜的米洛的維納斯》等國外頂尖藝術大師的作品成功帶到上海。談起下一步的中法文化交流計劃,程昕東表示,自己進入這一領域比較早,走過了第一步的積累階段,目前已經有了經驗。因為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北京和巴黎,這方面的計劃肯定會繼續下去,接下來在策劃的規模和形式上會有所改進。最近一兩年程昕東提出了“流動美術館”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把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帶到世界各地;把法國優秀的當代藝術帶進中國,如法國著名影像大師布魯頓·普瑞凱特(音譯)的作品。9月18日還將赴法聯絡策展。因為對藝術的沉迷,即使這種忙碌的生活方式也讓他樂在其中。
妙手成就大賣畫家
藝術品的藝術價值當然有專業的評判標準,但是“現在市場成為公眾的評判標準,強化市場是每個藝術家面臨最直接的問題。”在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從2004年開始相繼在北京798開幕以來,程昕東畫廊代理的國內外藝術家已經多達百余位,而且價格也是節節攀升。如俸正杰的作品由最初的幾千元賣到2007年的近120萬元。
談起藝術和市場上都取得的成功,程昕東說:“我與俸正杰認識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雖然他并不知名,但我喜歡他的作品,感覺他是很有才華的優秀藝術家,于是開始有步驟地推薦他參加展覽,讓公眾在各種情況下看到他的作品,以圖引起收藏家對他的關注。2003年在巴黎,我幫他做了他國外的第一個個展,當時就得到了法國很多藏家的喜愛,德國、盧森堡等國一些國立和私人美術館收藏了他的一部分作品,從那以后,俸正杰一下就出名了。接下來,我們繼續通過參加博覽會的形式推薦他,如今年我們藝術空間在莫斯科的展覽中他作為主要藝術家參加,進一步提升了知名度,他的作品風格更加凸顯。下一步,我們會利用美術館的展覽強化他的地位。”
憂心本土當代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市場一直在西方,海外藏家購買占了絕大比例。當記者問到藝術空間是否對中國當代藝術“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有所改變時,程昕東不無憂慮地說:“中國當代藝術整體發展已經快30年的歷史了,之前的25年,本土的買家不多,公眾空間也展示不了,這極大地限制了其發展。近兩三年雖然政府重視力度加大,采取了如在威尼斯雙年展建立國家館等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總體情況仍不容樂觀。現在中國當代藝術品買家中本土的僅僅能占到10%的比例,海外華人約占30%,余下的都被西方買家買走了。一種藝術只有根植本土才能枝繁葉茂,現在如何給當代藝術以更多展示空間,讓公眾有更多機會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是當務之急”。
當代藝術 是最好的投資熱土
知道比股票、基金更見效、更穩健的投資方式嗎?程昕東告訴你,這就是當代藝術品。他表示:“現在文化產業相比其他產業投資很小,但見效很快。多年的經驗已經讓我們完成了與藝術家和國外市場的資源積累,現在資金投入會立竿見影,一兩個月馬上有經濟回報,比起其他投資不但有收益更有意義,對社會發展也將起積極作用。”他笑言:“不用盯著股票大盤起伏那么累,相反很好玩,何樂不為呢?”
程昕東坦言,希望有外來資金幫助畫廊進一步發展。雖然他1999年就提出了風險投資介入當代藝術的想法,但是當時各方面條件都不太成熟,市場也沒有現在這么好,資金對文化產業這塊還沒有感覺。現在靠自力更生已不能適應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趨勢了,畢竟個體力量有限,我們需要新的合作方式和大規模外來資金來合力發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