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覚文化
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覚文化
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覚文化
時間:2007-09-27 00:00:00 來源:美術同盟
資訊
>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覚文化
人們一直都在尋找著一種嶄新的、更好的社會,一個嶄新的、更好的世界。人們曾希望21世紀能夠步入一個和平的新時代,然而,迄今為止,一切卻遠非所愿,焦慮蔓延世界各國。60年代后日本經濟的快速崛起,帶來了日本城市的發展和國際化,其標志為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到了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覽會,衰敗在即的理論尋常可聞。20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泡沫經濟的崩潰、阪神-淡路大地震的暴發,成為日本人民新的焦慮理由。世界各處武力沖突的增長使這種焦慮愈加鉗制人們的心靈。1930年代,阿道斯•赫胥黎寫下《美麗新世界》,故事講述一個高度發達的機械文明制造一個反烏托邦式的社會。在日本的漫畫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景象:世界因妖孽、異類以及自然災害的侵襲而被摧毀。“新世界”這個詞組,也常被用作那些文娛設施或游樂園的俗名。它們帶人們進入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那是一個逃離現實世界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中,勝利與災難循環不止,人們不斷地設問:“人類世界,究竟如何才能變得更加美麗、絕妙且嶄新呢?”
“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覚文化”的舉行,意在紀念中日關系正常化35周年。其間將展出34位創意人士的作品,涵蓋媒體藝術、建筑、時裝、漫畫、動漫以及當代藝術諸多領域。這是在中國舉辦的首界綜合呈現1990年代以來的當代日本文化的展覽之一。總體主題分為三個部分:1)美麗的現實世界,2)新媒體世界,3)世界末日和未來世界。基于片語“美麗世界”與“新世界”,本次展覽將展現多層面的視覺表達,并從多個不同角度探索當代社會。每當世界各國面臨諸多復雜的社會和政治議題,提出對于一個新且更加美麗的世界的可能性的探討時,或許可已領導一種跨越國家與文化疆界的全球性話語。如果本次展覽,能夠提供一次人類為分享更美好的未來而進行思考的機會,我們將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