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玉良先生在中華世紀壇舉辦“2008奧運藝術作品大型公益巡展”剛剛開幕。周氏兄弟在中國美術館也在舉辦“周氏兄弟三十年創作回顧展”大型巡展。
這是一次久違的激情碰撞、東西方兩種審美觀念的碰撞,這是一次當代藝術家在全球化時代境遇中的心性坦透。這是國際當代著名藝術家周氏兄弟對關玉良奧運藝術作品的美國式解讀,也是著名關玉良先生對周氏兄弟藝術語言的中國式解讀。
這是兩種不同藝術觀念的藝術家在中國文化偉大復興進程中的多樣化探索。
(地點:關玉良藝術工作室 時間:2007年9月14日下午)
靜雅藝術網:請問關先生您如何面對中國的藝術發展,中國的當代藝術如何發展?
關玉良:
藝術在我看來不是一種固定的形式的存在,它與我們對于未知的好奇心一樣,需要不斷地補充和更新,以滿足我們對神秘領域永恒的關注。
杜尚曾經極端地說過,博物館美術館里的所有作品都是藝術的“僵尸”,藝術存在于“過程之中”。我反對任何一律化一元化的做法,我希望我面對的藝術是豐富多彩的局面,即使我反感某種樣式,也愿意它存在著,哪怕作為參照也是好的。
藝術家什么是最重要的,創造自己屬于自己的歷史,能在美術史上獨特的創造高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一個響亮的口號有必要嗎?
在借洋興中的過程中如何把歐美優秀文化消解進我們的肉體,在借古開今的過程中如何除偽存精,最終藝術家成功與否還得取決于自己有沒有獨特的創作。能不能代表一個時期,或許說是人類的智慧。所以藝術家無論在任何困境中,都應有一個自己開放的心態去創作。
鳳凰周刊:周氏兄弟在美國幾十年從事藝術創作,您們如何看東方藝術?您們如何看待中國的當代藝術:?
周氏兄弟:藝術有它的功能,藝術有時為宗教服務,有時為政治服務,藝術本身是在為人類帶來一種造福。
我想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方文化現在可能還是一片空白、古典藝術印象派的存在與否,在于創造了一個藝術史基礎或一段文化史,他應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關注,我們的創作目前很自由,有人說紐約是風格的墳墓,我們在美國幾十年的藝術創作中也體會到這個大藝術生態對你的異化,中國的當代藝術進入21世紀以后,年輕的藝術家在創作上,審美趣味上都有了新的變化。
在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魅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有許多藝術家用中國傳統的文化資源進行創作,另一方面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所蘊涵的符號資源。但在近些年大眾對政治性、宏大敘事性的藝術有淡漠的趨勢,即藝術的意識形態化已經越來越弱。仍然繼續利用這種符號進行創作已經過時,應該關注的是一種新的藝術動向的出現和發生,以及它們怎么表現。
將來的新動向是強調個體自我的發展,自我形象的完善,以及對未來的一種想象。當代的藝術家把自己的人格力凸顯在中國文化的建構與表達之中,不再是象90年代那樣強調反叛、反諷、調侃,而是更注重自我形象的一種完美、一種唯美、一種豐富。
鳳凰周刊:周氏兄弟在美國取得這樣的成績與環境有關嗎?你們是如何看待獨立策展人催生藝術新資源這一現象的?
周氏兄弟:是的當然與環境有關,我們創作除了要很(英)專注以外,更要積極地尋找適合自己創作發展的策展人,自從94年德國柏林現代博物館、丹姆斯現代藝術博物館、路德威格現代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周氏兄弟大型藝術巡回展以來,我們更加感覺到獨立策展人的重要性,獨立策展人必須具備一種非商業的精神,才能保證藝術展覽的學術品位。
策展人有兩個作用,第一,通達策展體現對當代藝術的思考和判斷;第二通過策劃展覽為更多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一位優秀的策展人只有突破商業的誘惑,保持一種知識分子對于社會進程變化的獨特判斷,才能做出富有新意的展覽,策展人作為藝術家與社會和藝術家與大眾之間的媒介,他們將新藝術走向的思考帶給大眾,只有這種不斷的探索才能成為市場持續發展的動力。如果藝術家追隨潮流,策展人迎合趣味,那么就使得策展人的獨立性喪失。資金會用最快的速度介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策展人和藝術市場正在進行著博弈。
 |
靜雅藝術網:關先生有人說您是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實踐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文化藝術的當代性?如何發展?
關玉良:當代藝術應該講自己的故事,當代藝術家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靈魂與文化根脈,前些日子在中華英才訪談中我講到過中華5千年的文化傳統,作為一名站在時代前沿的藝術家,我們理應在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追求自己的文化表達,在平衡借古開今與借洋興中的二律背反中我們如何樹立信心建構自己、強化自己的文化主張,我想在當下中國文化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信、不做奴才!
我們要惡補中國近現代歷史造成的文化斷層給我們的缺憾,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西方策展人的心理,以西方文化價值為創作尺度;更重要的是我們有義務攜帶著傳統的優秀遺產往前探索,為什么我們的復興中國時代沒有用琉璃瓦等中國古典手筆建造起世界瞻目的當代建筑,為什么我們不能更好的使用中國最本土的符號與審美思想去設計出最國際化的服飾風潮,其實中國有更好的“當代”,中國的當代藝術家有責任去完成使命!
鳳凰周刊:周氏兄弟您們如何看待北京的798畫廊街?您們怎樣理解中國的當代藝術家?
周氏兄弟:798畫廊街是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窗口,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以798為中心的中國當代藝術產業基地,便被經濟控制的現象越來越明顯了。
中國當代藝術品90%是西方人購買,中國藝術市場選擇權在西方人手中,也就形成了以滿足國外買家興趣為目的的作品風格,這些作品努力地靠近西方人想象的中國臉和他們期待的中國式的自我批判。
盡管這些作品被國內學術界批判為"后殖民"主義的"中國符號""中國標簽"但這些作品確實取得了市場的成功當藝術家樂于被市場控制的時候,就很難作出自己的決定,創作新的作品。十多年過去了,不斷重復的"大批判"依然在市場上走紅。市場需求控制著藝術的方向,這是個無法回避的現實。
靜雅藝術網:關先生您一直在國內搞創作,您常去西方國家搞畫展,您怎樣理解中國藝術想象又如何面對中國的藝術市場現狀?
關玉良:中國當代藝術在西方人眼中是一個相對狹義的概念,指的是中國的前衛藝術部分。雖則這種認識的本身值得商榷,現在逐漸了解中國當代社會的西方人也開始對那些打上"中國制造"標簽不批發的做法表示不滿。
巴搴爾藝博會亞洲顧問納帕森認為,有些中國藝術家現在已經像機器一樣工作,不斷復制自己。德國先鋒派畫廊負責人托馬斯認為,希望中國當代藝術家能更多地從自己的藝術傳統中取精粹,從而摸索出自己的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在抄襲模仿加工的作品不算是真正的藝術精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整體提升藝術市場會越來越健康,我不會把眼光放在一級市場的畫廊或拍賣會,我相信只有藝術家能創作優秀的作品就一定會得到藏家的認可及市場的關注。
靜雅藝術網:關先生您是畫界出了名的實踐藝術家,水墨、重彩、陶藝、雕塑、文字都在創作研究,您為什么不單一做一種藝術?
關玉良:藝術家在開放自由的文化生態中,一定應保有自己個性的風格,個性的靈魂,有獨特的創作理念。中國藝術家不能只顧一腦子跟風,迎合歐美人俯視中國文化的心理?;蚴羌兇饫骝寗?。中國藝術家應有社會責任感。去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表現其有民族特色藝術。
很早國內就有評論家稱我是一位喜歡“越界”行為的藝術家,因為我一向不贊成把自己限定在一個很小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個圈子所指可能是某一個畫種,一種題材,不同的畫種,不同的媒介材料,只存在一個對其特性熟悉不熟悉的問題,而非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一個藝術家在表達上的自由境界,就在于使用他認為最合適的媒介材料,而不必拘于一寓。當畢加索將一個廢棄的自行車把和車座組合在一起的時候,那種創作的自由與創作的靈光與已遠遠超越于油彩與畫布之上。一個藝術家,可以在宣紙上隨心所欲,可以在畫布上隨心所欲,也可以在任何別的物質隨心所欲。
靜雅藝術網:關先生您如何看周氏兄弟的藝術現象?
關玉良:記得我們上次是在10年以前在美國一間藝術館的一次展覽上見過面的,周氏兄弟是當代藝術最典型的實踐者,他們有著獨立的思維能力,通過他們幾十年的奮斗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極具視覺張力、能啟人思考的藝術面貌,在中國那么多的旅美畫家中周氏兄弟在當代藝術領域唯一取得如此成就的藝術家。
看了他們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我覺得給我創作奧運藝術作品會帶來了或起到一種強心劑的作用。周氏兄弟是眾多旅美藝術家的成功典范。周氏兄弟把美國文化與東方氣韻很好的統一起來,融入自己的畫風,他們可以把自己對不同美的不同表達進行拼合、藝術視覺的繪畫性包容了中、西、歐洲文化及美國文化。
我認為范迪安先生是一位很有學術與藝術眼光的國際策展人,他在中國當代藝術需要完成自身建設的時候把周氏兄弟這樣特別成功的個案解讀給中國觀眾。山作與大荒自始至終一直緊緊地擰在一起,用心去感悟,運用中國人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儲備在他們知識的容器里,進行思想、實踐,在美國這個世界當代藝術的中心建立起屬于他們的自由王國。
鳳凰周刊:周氏兄弟您們如何評價關老師的奧運藝術作品,又是怎樣理解關先生的藝術走向?
周氏兄弟:關先生的藝術美是大中華的,他足以打動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尤其是這次奧運藝術巡展中的主角國娃更是讓人頓生愛戀,這是藝術家對人的生命演化過程的一次感悟。
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中國式的生命大寫意,在藝術家的中國精神與東方情懷里它們被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運動的使命!關先生從容地在平面藝術與空間藝術中出入的“無常規創作狀態”折射出中國儒、釋、道文化的深意,他被西方很多重要的藝術界知名人士尊稱為“東方畢加索”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他的水墨、彩墨、雕塑、陶藝都是建立在傳承與探索并重東方和西方融合的軌道中進行思變的結果。
關玉良的意義還在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走向在多元化探索中如何還原中國精神。
鳳凰周刊:請問周氏兄弟您們有沒有打算回國發展?
周氏兄弟:這次回國搞展覽是我們兄弟二人多年來的夢想,如今在各界朋友的關心扶持下得以在中國美術館實現,在此我們兄弟二人對所有幫助過我們的親人朋友表示最誠摯的謝意!這次回到祖國看到那么大的變化我們很驚訝,由其是全民參入奧運的高漲的熱情令人感動!同時有機會參觀了關玉良先生的奧運藝術作品以及奧運藝術作品創作基地,這對我們的創作很有啟發,讓我們越發地感覺到回祖國發展的巨大空間與希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