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年代,阿道斯·赫胥黎寫下《美麗新世界》,故事講述一個高度發達的機械文明制造一個反烏托邦式的社會。
昨日在798藝術區的長征空間、映畫廊藝術中心、東京畫廊分別展出了“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覚文化”展,此展意在紀念中日關系正常化35周年。共展出34位創意人士的作品,涵蓋媒體藝術、建筑、時裝、漫畫、動漫以及當代藝術諸多領域。這是在中國舉辦的首界綜合呈現1990年代以來的日本當代文化的展覽之一。據悉,此展覽在北京地區分三個部分及三個展覽場地,展覽截止到10月14日,此后將于12月25日在廣東美術館展出。
第一部分:美麗的現實世界·長征空間
重新思考“美”的價值標準,重新評價何為“現實”的觀念,是這一部分作品的源泉與出發點。它們中有的作品,基于尋找“美”在商業廣告和時尚產業中女性形象被賦予的定義;有的作品,則反省其價值標準的演進;有的作品,檢視外表與實質的關系;有的日本漫畫與動畫作品,圖解著男孩、女孩世界的特定性別特征;有的作品聚焦“可愛”文化,以及由這種文化旁逸斜出的“獨自玩耍”(hitori asobi)的個人性世界觀。另有作品,其創作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其日常的環境和事件中,發現了新的價值和種種現實。他們將其經歷創作為與原狀等大的圖像,吸引著感同身受的觀眾。
第二部分:新媒體世界·映畫廊藝術中心
新媒體藝術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思考當代社會方面, 這些作品越來越注重契入交流中新的可能性和豐富多彩的人類感官體驗。此類作品,感興趣的是聲畫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知覺所產生的影響。將人的種種關系,或是人與環境的種種關系,視為流動的,而非注定的——這樣的觀念,可能是這些進展背后的驅動力。這一部分展出的作品,包括根植于這一觀念的門類繁多的作品,不僅有結合新技術的,亦有與城市環境、時尚與物件相關的創作。
第三部分:世界末日和未來世界·東京畫廊
這一部分觸及日本社會與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終末論(apocalyptic)世界觀,以及投射為結局的對于未來世界的種種想象。由自然災害、戰爭以及種族屠殺等導致的社會的分崩離析、城市的坍塌破滅,死亡、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形成了終末論的世界觀,而對未來的種種想象則被投射為一座座復興中的城市和未來主義的城市。通過一個個獲得新生的、具有未來派氣息的城市,想象性地描繪了未來的圖景。其中的一些作品,象征著與這些主題相關的永恒性與可持續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