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楚珠宣紙潑彩玩出意象
朱楚珠宣紙潑彩玩出意象
朱楚珠宣紙潑彩玩出意象
時間:2007-09-25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名家
>朱楚珠宣紙潑彩玩出意象
 |
如果說她的作品是具象,又不太寫實,若是說抽象,又可看到許多景致,當代藝術(shù)家朱楚珠的畫作,給觀者最大的印象是,意象無窮。
朱楚珠向記者介紹她的作品時,常掛在口邊的說話是:「玩嘢。」她玩的主要是宣紙及潑彩,把簡單的元素作各種實驗,效果則是她想帶出的色彩與肌理,讓觀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生于廣州,長于香港的朱楚珠,最早是學習嶺南派傳統(tǒng)繪畫,及后往美國深造,獲紐約康奈爾大學美術(shù)學士及哥倫比亞大學美術(shù)碩士學位。她于一九七三年回港,曾任教于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藝術(shù)中心。
跟楊善深學潑彩
朱楚珠告訴記者,剛由美國回港時,她覺得自己在潑彩、渲染方面的技巧未夠水平,于是向嶺南派大師楊善深學習,「學了油畫我覺得不夠,我不是美國人,要找尋自己的根,水墨畫便是我的根。初時楊老師不愿教我,因潑彩、渲染太濕,在他的家進行不方便,于是我每天一大早,帶著毛巾氈去學潑彩。」朱楚珠以她特有的快速語調(diào)與記者分享創(chuàng)作歷程。
中西技巧的學習,讓朱楚珠在創(chuàng)作時善于糅合兩種形式,例如她用水墨來畫人體。朱楚珠說,在西方的藝術(shù)界,人們認為只要人體畫得出色,便是要畫什么天呀地呀都可以成功。她愛對著模特兒畫人體,因為「人是有生命的,要郁動才好,不能固定或動作很長時間,因此畫得要快要準,還要明白身體的肌理。在宣紙上用水墨來畫人體,難度更高,因為很容易化,又不能改。我將宣紙貼在發(fā)泡膠上,畫的時候水墨滲入去,畫完撕走宣紙,出來的效果就有點像炭筆畫。」
靜物生命相依偎
靜物畫在活潑的朱楚珠筆下,再不靜「默」,她指著色彩鮮麗之中帶點朦朧,以水果為主題的靜物畫說:「靜物不是死物,是有生命的,你看!這對茄子,還有這對桃子,是不是像夫妻般相依相偎?你推倒這個,那個也隨之倒下,恍似有私人情感,又像傾偈一樣。」她用日本的皮紙弄皺了來畫,凸顯了質(zhì)感。
朱楚珠的畫作富有色彩及質(zhì)料的層次,例如《水中一族》,雖然觀者看不到一條魚,卻能由畫中的氤氳水氣及深藍的色調(diào),感受到水底世界的神秘意象。「我剪了一條條宣紙貼在畫面上,畫完之后又撕下來,便形成一條條的痕跡。」她又在玩宣紙了。愛好潛水的朱楚珠,還有一幅《珊瑚搖蕩》,「我潛水到海底,水中的暗流,看似柔和,其實很危險,我用潑彩畫出珊瑚在暗流涌動下的起伏,還有太陽照射下來的光線。」
旅途奇景入畫中
今年新完成的作品,色彩更是一幅比一幅絢亮,例如《落日熔金》,表現(xiàn)出畫者對日落美景的動容,畫中將日落過程畫進畫中。「畫不只是追求美麗,還要有深度,最重要是水墨技巧的基礎(chǔ),之后才加色,黑白的基本控制好了,之后再加色,要多燦爛都可以。」
另一幅《御風》,一筆將風畫過去,充滿氣勢。朱楚珠說,創(chuàng)作一定要有感受,最重要是熱愛,否則不如用相機。她自稱「王牌」的作品《璀璨余暉》,印作畫展請柬,水的深度里蘊含了許多色彩,她告訴記者,潑彩了三十多層才完成呢!
朱楚珠興趣多多,旅行也是其中之一,每到一處,她最有興致的是尋找博物館、畫廊,還有就是尋找景色。她在北歐的旅程中,不少大自然奇景被展現(xiàn)于畫上,如《冰湖景色》、《冰川》等作品,都是用抽象的筆觸與色調(diào),反映北歐冰川有時金光乍現(xiàn),有時充滿壓迫感的意象。
朱楚珠運用她嫻熟的藝術(shù)技巧,為觀者營造一個又一個目眩神迷、色彩如詩的美麗新境界。
凡注明 “卓克藝術(shù)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shù)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shù)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