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盆投資有潛力 現(xiàn)在收藏正是大好時機
蟋蟀盆投資有潛力 現(xiàn)在收藏正是大好時機
蟋蟀盆投資有潛力 現(xiàn)在收藏正是大好時機
“秋風起,蟋蟀鳴”,秋天正是蓄養(yǎng)蟋蟀的季節(jié),同時也是蟋蟀盆罐凸現(xiàn)市場行情的時候。去年,上海博海拍賣會上,一件清代象牙雕十八羅漢蟋蟀盆,經過投資者幾輪爭奪,最后以9.35萬元的成交價被一買家捧走。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04年10月,廈門拍賣卻以200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拍出了一件明宣德青花鷹雁紋蟋蟀盆。兩相比較,其間固然有年代、材質等方面的因素,但價格的懸殊,卻也道出了近年來投資蟋蟀盆罐的行情。
蟋蟀盆,古稱“促織盆”,是一種畜養(yǎng)蟋蟀的容器,早在唐代已有之,至宋代已達鼎盛期。據(jù)《負喧雜錄》載:“斗蛩(即蟋蟀)之戲,始于天寶間。”宋代時,斗蟋蟀娛樂很是興盛,上自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都有大量的促織癡迷者,特別在皇宮內,由此產生了一批宮廷御制的促織盆罐。這些盆罐,花式造型頗多,盆底多鐫有燒制的窯名和制作者姓名。最奢侈的還用金、象牙等名貴材料裝飾、或雕刻、或鑲嵌。有的甚至還鑲嵌珠寶、鉆石,極其豪華。到了明代,一些窯口還時興精瓷彩繪。只是后來宜興紫砂盆罐的問世,因其透氣性好,才被玩蟲者廣泛接受。在我國歷史上,有些玩蟲高手還用澄泥古磚制作促織盆,這種促織盆罐,泥質細潔,透氣性好,能遺存下來的極為罕見,市場價格一般都較高。
目前我們常見蟋蟀盆的形狀有鼓圓形、鼎圓形、直筒形、菱形、八角形,北方京津一帶多厚壁鼓圓罐,且制作粗糙,樣式單一,南方蘇杭等地則以小巧精致取勝。如今,在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只明代宣德紫石蟋蟀盆,此盆通體鏤刻,香草蓋,底部鐫有“宣德年制”款,工藝甚為精湛。這些能流傳至今的蟋蟀盆,不僅已成為玩蟲愛好者收藏獵奇的對象,而且在拍賣場上也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熱點。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蘇富比春拍,一件清道光年的鏤空蓋葫蘆蟋蟀罐,以4.025萬港元的落槌價成交,一件清晚期具同樣紋飾、材質的蟋蟀罐,雖較之前者大了7.2厘米,卻只以2.53萬港元成交。而今隨著拍賣市場的火爆,蟋蟀盆罐的行情出現(xiàn)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趨勢。據(jù)有關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一只六七千元的盆罐,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翻了10倍以上。2001年,北京一拍賣公司拍賣一只明宣德藍釉龍鳳紋促織罐,更以60萬元的高價成交。在上海的一些花鳥市場,一般外觀制作精細的新盆價多為3000元至5000元。據(jù)此,圈內人士說,現(xiàn)在投資收藏蟋蟀盆,正是大好時機,有舊的固然好,就是新盆,只要質好工精形美的也一樣具有升值潛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