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家仍需尋找文化坐標
當代藝術家仍需尋找文化坐標
當代藝術家仍需尋找文化坐標
作為2007藝術北京的一個重頭戲,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在2007藝術北京教育項目論壇上發表了關于“80年代:關于中國自己的藝術”的演講,對中國的當代藝術從1987年以來將近20多年當中的幾個不同主題作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
“上世紀80年代,藝術的主題主要與中國改革開放的主線發生互動。80年代的當代藝術是中國的內部事件,跟外國沒有關系,這不是被動影響的?!币σ陨蟼€世紀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幾張作品孟祿丁和張群共同創作的作品《在新時代———亞當、夏娃的啟示》、劉小東的《電腦領袖》和羅中立的《父親》為例,闡釋了在1980年代藝術家創作的思想來源。
新生代的“自我”
在談到以劉小東、喻紅為代表的“新生代”藝術家時,尹吉男強調:很多新生代作品都是以領袖與“我”的存在為抽象背景。而在新生代當中,突然開始強調“自我”、“我的個人”,而不再提倡集體,“我”變得重要了。80年代藝術家目標是追求個性,這一過程到90年代逐漸完成。“包括四大金剛(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都是在90年代成熟的,不是在80年代,80年代他們的作品還找不到方向。”
海外藝術家的“中國符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徐冰、蔡國強為代表的遠走海外打拼并取得國際聲譽的藝術家,在尹吉力眼里主要是依靠了90年代中期之后中國的民族文化資源?!鞍ㄋ膱D象、符號、理念、觀念思想,包括制作的手法,這樣的趨勢變得非常厲害,特別在90年代中期之后。在國際上最大的成功者,都是跟這樣民族文化有關系。從蔡國強的火藥,徐冰的印刷術,還有黃永砯的紙漿,創作涵蓋了中國的四大發明以及四小發明———臉譜、古代民間故事、墨汁、蠶絲。”
當代藝術要進入中國文化的上下文
在尹吉力眼中,中國當代藝術仍需要尋找具有文化意義的參照物。“沒有上下文,很難去定位中國當代藝術和解釋個人。因為不知道作品與主線的文化是什么關系,就很難去評判。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币φJ為,中國藝術家要在國際背景當中獲得承認,他就需要有一種謀略,這個謀略就是他一定要跟強大的文化建立關聯,因為那個強大關系是有坐標的。但正如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在當代藝術家選擇借助中國的四大文明策略令他們成功的同時,也可能使他們作出非常大的犧牲———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最終在藝術上真正的高度,“這是一個凸顯的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