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賣會即將登場
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賣會即將登場
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賣會即將登場
神仙富貴”牡丹水仙、“邢尹風華”紅綠雙色梅,是民國初年吳昌碩最受歡迎的題材,雙璧合一,盒蓋內外均有吳氏自題,洵為難得。另幅作于1916年的《蔬香圖》,兩顆白菜一函書,畫家傳遞的心境全然是書香門第的清氣。
溥心畬一冊《鳥獸小冊頁》以小取勝,除了繪龍、虎、馬、猿、白鷺、黃鸝等瑞獸珍禽,更以刺猬、蝙蝠、鼬鼠等罕見題材入畫,敷色或精麗,或典雅,點劃間將畫家精密的心思與靈動的筆觸表現到極致。溥氏其它幾幅觀音、鐘馗、花卉、山水,都為不容忽視的佳作。
除上述提及的作品外,中國近代書畫史上的重要名家吳湖帆、于右任、石魯、林風眠、錢松巖等均有力作參拍,繁花迷眼,無法一一盡述。
瓷器工藝品向為國際市場中的要角,是次秋季拍賣瓷器專場共提供兩百余件拍品,內以明清宮廷藝術品和文房雅玩為主,其中不乏精品佳作。
清乾隆青花茶花紋太平有象觀音瓶,屬清代官窯瓷器中的珍稀品種,其頸側的雙象耳雕飾精細,青花發色柔和,制作精湛,呈現乾隆朝盛世風采。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撇口觀音瓶,器形俊雅,青花鮮艷,筆觸流暢,較為少見;清乾隆仿官釉撇口觀音瓶,與前述青花器相同形制,同器不同釉種,天成偶得。清乾隆爐鈞釉撇口瓶,采用賞瓶形制,小器大樣,釉色燦爛,為乾隆早期制品,尚有雍正風格。清乾隆青花成化式高士圖梅瓶,系乾隆官窯仿成化同類器而制,繪畫高雅,青花柔美,證明乾隆皇帝對成化瓷器的由衷喜愛。
明清兩代宮廷工藝品,素以其奢華精工吸引著市場的目光。明早期戧金八吉祥紋經匣,紅漆沉厚亮麗,其內配纏枝蓮紋錦面仍為明代舊物,是明代宮廷賞賜西藏高層僧侶用品,且保存完整,十分少見。清乾隆碧玉描金樓閣人物花鳥圖插屏,材質通透,雙面金彩繪制,勾勒精細,金彩保存完整,十分少見。清乾隆白玉雕御題詩羅漢插屏,三十年前經紐約遺產拍賣拍出,材質厚實,雕刻羅漢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清嘉慶白玉弦紋碗,選料考究,材質純凈,雕磨精細,是清代宮廷奢華生活的真實反映。
反映古代知識菁英品味的文房雅玩,其選料與工藝亦不亞于宮廷制品。明晚期沉香木整挖淺浮雕群仙祝壽圖隨形筆筒,以稀有的沉香木大料隨形雕制,外壁淺浮雕群仙祝壽圖,與同時期象牙筆筒工藝風格相似,時代特征極為明顯,十分少見。田黃隨形大方章,橘皮黃色,用料考究,晶潤細膩,手澤宛然,為珍罕的田黃大品。以上種種,不一而足,相信會為市場與收藏者帶來秋天的欣喜與收獲。
錢幣專場共匯集了古錢、金銀錠、機制金銀幣、紙幣、人民幣等約2000件拍品。其中,包括征集自海外不同地區三位知名收藏家的多枚珍罕金銀幣,且不乏第一次在國內拍賣會出現的頂級珍罕品,可謂品種繁多,精品如林。
近代機制幣中最引人矚目的拍品是:
庚戌云南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樣幣一枚,是目前海內外公認之孤品。此樣幣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起,即密藏于某位資深藏家之手,五十余年間,僅以少量拓片贈送同好,供作研究之用,目前多數中國金銀幣目錄中所登載的“云南庚戌”拓片均源于此。 近代著名錢幣鑒藏家張璜在其專著中,給予此樣幣最高級估價,超過他對“奉天一兩”、“吉字一兩”等中國錢幣著名孤品的估價,足見此樣幣之珍貴。美籍資深錢幣收藏家耿愛德(E.Kann)在其1954年初版的《中國幣圖說匯考》中說:“此硬幣鑄造于1910年,是清代云南鑄造的最后一枚硬幣,鑄額甚少,存世罕見?!贝嗣稑訋旁?002年春季北京拍賣會首度出現于市場,并以108.9萬元人民幣成交。此次復出拍賣,無疑將給新一代收藏家提供購藏最頂級珍品并奠定其一流收藏家地位的良機。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由湖北銀元局仿廣東銀元鑄造流通于市,初鑄時龍圖左右嵌“本省”二字,以示與外省有所區別,后覺不妥,收回再鑄時,將“本省”兩字去之,未銷毀留存至今屈指可數,并且所發現多為磨損或打有戳記,完全未使用者甚為罕見,此枚征集自海外著名收藏家,為舉世公認“本省”七錢二分存世之最佳品相,凸顯其非凡與名貴。
民國十六年張作霖大元帥背龍鳳紀念銀質試鑄樣幣一枚,天津造幣廠設計鑄造,美籍收藏家耿愛德(E.Kann)舊藏,耿氏《中國幣圖說匯考》編號第686號實物,1971年耿氏收藏專題拍賣拍賣品第877號,由美國錢幣收藏家顧特曼(Goodman)購藏,二十年之后的1991年,顧特曼收藏專題拍賣第1062號,由現任收藏家購藏至今,可謂名家遞藏,流傳有緒。此幣存世罕見,自1991年迄今,十六年間國內外公開拍賣均未曾出現,加之品相完美無瑕,必將成為炙手可熱的大珍品。
郵品專場將有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等中國郵政史不同歷史時期的郵品1300余件精品上拍,其中,“藍軍郵”未發行郵票一枚、“全國山河一片紅”撤銷發行郵票四方連,將是最大亮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