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拍賣行情上漲 由“陰”漸轉“晴”
書法拍賣行情上漲 由“陰”漸轉“晴”
書法拍賣行情上漲 由“陰”漸轉“晴”
以前,書法拍賣被稱為是“書畫拍賣會上的陪襯”,而近期其在拍場上的表現愈來愈佳,行情開始上漲。嗅到這一市場變化,北京多家大型拍賣公司紛紛推出“書法專場拍賣”,如中國嘉德9月13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了第十一期四季拍賣會,就專門開辟了一個書法專場;北京匡時也表示2007年秋拍將推出“二十世紀名家翰墨”專場。
行情見漲 今年升溫
行情“轉晴”征兆在今年春拍開始出現,以嘉德春拍為例,一件王鐸《自書詩文稿》,估價70萬至90萬元,最后以212.8萬元成交。去年王鐸在拍賣場上最貴的一件書法作品,成交價也不過百萬元,相比之下,今年足足漲了一倍多。
在部分公司的四季拍賣上,這種跡象更為明顯。如北京榮寶第58期四季拍賣會上,書畫專場成交額為1854.4萬元,成交率為64%,而去年同期,成交額為1256.7萬元,成交率為52.78%。另外,今年的書法拍品品質和價值也有所上升,如今年成交價最高的一幅書法拍品,沈鵬所作,成交價88000元,而去年成交價最高的書法拍品為啟功的一幅行書作品,成交價為33000元。
中貿圣佳藝術顧問趙榆表示,在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市場,書法、國畫一直占著主要地位,其成交額逐年呈現增長趨勢,盡管在油畫和現代藝術的沖擊之下,市場總成交量占比有所下降,但隨著油畫等當代藝術的“熱火”減弱,中國書法繪畫的地位一定還會逐漸加強。
“書畫倒置” 拍場多見明清作品
盡管市場出現升溫跡象,但目前書畫市場當代書法作品鮮有精品,“書畫倒置”現象依然沒有得到完全改觀。
從榮寶和嘉德今秋的四季拍賣會上可以看出,盡管已經有專門的書法專場,但與國畫比起來,書法專場的規模和成交量明顯比國畫小得多。中貿圣佳藝術顧問趙榆先生表示,按照一般規律,書畫市場應該是“書”在“畫”前,但目前市場投資者文化修養層次不高,片面認為國畫耗時費力,體現的價值更大,因此導致書畫市場“書畫倒置”的奇怪現象。
此外,在書法拍賣作品中依然多為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名人作品,鮮見當代書法作品。如嘉德四季拍賣會書法專場,以明清兩朝文征明、董其昌、王鐸等書法家書法作品為主。書法界人士許波桅表示,在當代書法界,流行書風千篇一律,門類單一,重形式輕內容。書法鮮有創新,藝術品位不高,這也是當代書法作品很難具有收藏價值的原因。
■ 專家提醒
大拍也得警惕“次品”
書法造假之風自古以來就一直“流行”。趙榆提醒藏家,大型拍賣公司的一些拍賣會中也會夾雜“次品”,不乏一些偽作。他建議投資者不要匆忙入場,在此之前應該了解些基礎的美術史、中國史知識,由淺入深,再進場不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