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納貝爾畫展給中國的借鑒
施納貝爾畫展給中國的借鑒
施納貝爾畫展給中國的借鑒
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里曾提到一種觀點: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朱利安·施納貝爾的畫展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先有藝術家還是先有藝術,都不是研究的課題。在藝術史和視覺領域,我們看到的是,美國藝術最快、最鮮明地體現了后現代藝術的魅力。
中國的前衛繪畫誕生時,人們還無法認知這一藝術形式,所以藝術本身往往被忽略,藝術家反而成了藝術的主體。中國這種超越式的發展,使藝術家越來越多地依靠表演性的手法來出名。近兩年國際畫廊博覽會火爆,藝術品市場大發展,國際藝術投資介入,捧紅了一批當代藝術家。但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創作,使中國當代藝術界的機會主義和“新媚俗主義”泛濫。
中國藝術如何從傳統和世界視野中尋找、梳理出藝術的現代性?這大概是施納貝爾畫展在北京舉辦帶給中國藝術界的借鑒意義。
施納貝爾在過去30年中對美國乃至世界藝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他被看成是攝影家、雕塑家和電影人。但他的重大展覽從沒到遠東展出過。除了日本的幾個畫廊和主題展,亞洲其他地方的觀眾從沒有機會面對面體驗他的作品?,F在,他的展覽來到北京世界藝術館,之后還將到香港、上海和韓國首爾展出。展覽作品涵蓋了他自1983年至今創作的逾30幅重要油畫作品,這是施納貝爾第一次在亞洲的博物館舉辦大型回顧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