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與《宇宙風》
林語堂與《宇宙風》
林語堂與《宇宙風》
林語堂是從福建漳州走出的一位在國際文壇上享有盛譽的文學巨匠。筆者收集有部分民國時期林語堂主編的《宇宙風》雜志,可為林語堂的學術研究提供資料。
林語堂博學多才,他以“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己任,一生筆耕不輟,留下著作七八十種,涉及文學、語言學、哲學、歷史等諸多領域。上世紀30年代他先后主編和創辦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雜志,三刊被稱為“論語”派。
據史料記載:《宇宙風》創刊于1935年9月16日,初辦時由林語堂主編,此后擔任編輯的還有林憾廬、陶亢德、繆崇群、葉廣良和林翊重等。由于戰亂,編輯部曾先后從上海遷往廣州、香港、桂林、重慶,最后于1946年2月回遷廣州。1947年8月,《宇宙風》出版至152期時終刊,發行時間長達12年。
從《宇宙風》雜志的目錄上就可看到,《宇宙風》的作者陣容十分強大。除了林語堂本人,當時國內知名作家、學者郭沫若、周作人、老舍、郁達夫、謝冰瑩、馮和儀、許欽文、徐舒、施蟄存等都是《宇宙風》的主要撰稿人,著名漫畫家豐子愷也經常為《宇宙風》作畫。
1936年林語堂赴美,《宇宙風》交由其三弟林憾廬和陶亢德共同主辦,《宇宙風》與民族共命運,積極宣傳抗日,弘揚民族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抗戰熱情。從《宇宙風》乙刊第82期上的文章《寫于抗戰兩周年》、《道德與抗戰》等可見一斑。從《宇宙風》第76期183頁上刊登的林語堂著《日本必敗論》再版出書廣告也可以看出,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林語堂,在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的大潮中,并沒有置身事外。
《宇宙風》言論放達、文筆洗練,雜志始終保持著較高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品位,這與創辦人林語堂的個人魅力和影響是分不開的。從這些雜志身上我們不僅可以管窺當年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和學術動態,也得以找尋當年林語堂先生的思想軌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