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心態搞收藏一定吃虧
“撿漏”心態搞收藏一定吃虧
“撿漏”心態搞收藏一定吃虧
幾位國家級專家來穗現場免費為市民鑒寶后一再提醒收藏愛好者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收藏熱無疑是件好事。但作為一個收藏者,健康積極的收藏心態是十分重要的。日前,幾位國家級專家來穗現場免費為市民鑒寶,他們在接受采訪時一再提醒收藏愛好者:“撿漏”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要撿的是時間的“漏”,而不是價格的“漏”。
廣州大型收藏品市場玉鳴軒開業當天舉行了免費鑒寶活動,看到來參加鑒寶的市民特別多,有拖著兩個大箱子父子一起來的,有把寶貝放在懷里包了好多層的,有滿頭大汗滴到地上都不擦一下的。眾人熱情和廣州盛夏的氣溫比起來也不會輸,民間收藏的熱情可見一斑。
專家印象:嶺南地區字畫收藏精品少
活動結束后,原青海省博物館館長、書畫專家李元茂談了他的感受:從當天前來鑒寶的情況來看,“嶺南地區字畫收藏整體感覺比較一般”。
首先,收藏的東西比較一般,形不成系統。其次,現代的藏品好于古代的。古代書畫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大改小,把原來的大畫裁小;把小名家的畫裁小填上大畫家的名字。現代的藏品比如啟功、歐陽中石的書法、國民黨舊政府要員汪精衛的字、中大第一任校長鄒魯的字都還是不錯的。
其次,品相一般,行畫為多。今天看到的有徐悲鴻的木刻水印。齊白石1953年的畫,雖然是真的,但畫質不好,應屬齊白石的應酬之作。黃慎的畫,同樣是真跡,可惜已經非常破爛,碎片無數,基本沒有修復的可能。若保存得比較好,這幅寬1.1米、長0.8-0.9米的畫市場價可達八九十萬元,但是品相太差,現在應該沒有人會買。
李元茂評價,這些情況都說明,與中原省份相比,廣東的收藏者收藏意識不是太強,收藏者目標不夠明確,“撿漏”的心態很嚴重。這樣的心態搞收藏一定吃虧。
專家提醒:要撿就撿時間的“漏”
李元茂建議廣州的收藏家,收藏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從年代上來講,可以先現代、再近代、后古代。從名頭看,由中小名頭入手然后大名頭。在價位上,也是小價位到中價位、高價位依次遞進。另外也不能抱著東西越貴越好的想法。一般情況下價高則質好,但是你舍得花錢,鉆空子的賣家也就來了。所以增強鑒別知識是關鍵。
中國古典家具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專家張德祥更指出,“撿漏”的時代早就過去。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信息通過出版物、手機、網絡等各種方式傳播,人們再不會像以前那樣閉塞,獲取信息的渠道基本對等。千萬不要以押寶的心態,以為花很少的錢可以得到很貴的東西。“誰也不比誰傻!”張德祥幽默地說。當然,我們仍然能撿到“漏”,這種“漏”意在撿時間的“漏”而不是價格的“漏”。現在價值五元的東西以六元買到,價值十元的八元買到,等上一段時間升值了,這樣的情況都算“撿漏”。
不過,一旦買到仿制的東西,那就應該調整好心態,就放在櫥柜里也好,欣賞它的古香古色,體會其中的文化內蘊。“仿古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