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洹:灰飛煙滅代表著巨大力量
張洹:灰飛煙滅代表著巨大力量
張洹:灰飛煙滅代表著巨大力量
最近,中國藝術家張洹在海外的展出接連不斷。繼美國亞洲協會上周四首次推出在世藝術家的回顧展《被改變的狀態》后,張洹又將于下個月在英國倫敦HaunchofVenison畫廊舉行個展。他用香灰為材料制成的佛陀頭部、手部、足部雕像成了西方觀眾新的賞評熱點。
在此次倫敦個展中,一尊由香灰制成的佛陀雕塑被視為一大看點。評論稱張洹為激進的行為藝術家,而他卻自稱是佛教徒,由于從小生活在一個處處浸透著佛教文化的環境中,孩提時代的潛意識影響,讓他找到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1994年,在作品《12平方米》中,他赤裸上身蹲在公共廁所門口忍受蒼蠅布滿全身。這種苦行僧式的行為,與多年后的“香灰系列”有著相同的哲學思考出發點。記錄這件作品的照片也將出現在即將到來的又一個重大展覽中———明年春天,題為《革命繼續:新中國藝術》將于新的英國切爾西薩奇畫廊舉辦。
除了佛陀,在英國舉辦的展覽中將展出以畫家本人為模特的半身雕塑,以及他的親朋肖像架上作品,所有創作均以取自上海寺廟的香灰為材料。這也是他在步入40歲后由行為轉向實物創作的首要創作題材。張洹解釋道:“對某些人來說,灰飛煙滅代表著無可奈何,它們是人類心靈和精神活動的短暫見證人。而在我看來,無數灰燼聚集在一起,代表著集體無意識的巨大力量。”
在已經結束的上海藝博會當代藝術品展中,亞洲協會也帶來了一個畫家本人半身塑像和一幅題為《我的老師》的肖像作品,并以錄像方式為觀眾演示了張洹制作“香灰系列”作品的全過程:先用卡車將各處寺廟的香灰集中運到工作室內,接著,由近十名工人把經過特別處理的香灰填入預先準備好的佛像模具內,再一截一截地夯實。有時,因為技術誤差,香灰塑成的雕像在最后一刻瞬間坍塌,創作以失敗告終———這種失敗或許就是藝術家多年前創作生涯的一個再現。相信,眼下的張洹對此不會再覺得可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